听了肖爷的讲课,再结合自己180多天日更的经验,觉得每天写200字真的不算什么,就是写写冥想时的内心活动都不止200字,跑步时看风景看人物也不止200字,或者吐槽新闻,八卦明星,随随便便1000字。
有好几天我都是10分钟内手机码字写出四五百字,虽然这种极限写作有它的独到之处,可以集中注意力,大脑飞速运转,手眼协调,手速飞快。这么几次下来我觉得自己生锈的脑筋也开始活络了。可是始终觉得内心好有罪恶感,觉得自己对待文字的态度不够真诚,有点敷衍了事,虽然事后我还会去修改,消除错别字(拼音打字的副产品),有时大的段落都会变动和删改。
所以光写是不够的,写作的热情不能给你文笔。虽然我有满腔感情,但我的文字不足以让我抒发出来,别人读来还是干巴巴的。没有好的标题,甚至不能吸引别人来阅读。天天写给自己看的话,直接写日记就好。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提升文笔有一个办法就是向大师们学习,向古诗词学习文字的音律之美,向文言小说学习精炼传神的遣词造句,向旧小说学习精巧的情节铺陈。推荐一本书,舒明月老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章是读出来的》。舒老师比较推崇的是张爱玲和汪曾祺的文章,仔细阅读大师们的作品,学习仿写是提升自己的一大良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遍又一遍默读修改,会让你的文章废话越来越少,而大声朗读可以让你发现不合音韵的句子,重复的词,多余的字,比如“的”,“了”。一篇好文的诞生,无不是精心修改的结果,10分钟意识流之后,可能需要1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修改。
但愿每个人都能用文字写出我心!
附上旧时写作课上的一篇作业
已经躺在手术室的走廊里一个小时了,我能看到的只有眼前熟悉的白色。一直觉得能带给我冷静的白色,在这一刻自己也躺在病床上才会觉得是那么冰冷,甚至冷酷,自己的手脚冰凉冰凉的,紧张得皮肤都紫了。屋顶是白色的,被子是白色的,墙面是白色的,不时还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路过,表情严肃,走得飞快,只恨不得用飞来代替,就像是有怪兽在后面不停追赶,想想也是,整日和死神赛跑,如何可以慢,如何能快乐,我更加紧张了。隔壁手术室传来准备器械的声音,清脆悦耳,我都可以想到这片是手术刀区域,还有电刀,这片都是各种大小的止血钳,这里是拉钩,那是组织剪、线剪各种剪刀,还有各种镊子针筒缝合线……以前很让我着迷,最好每样来一样,让我在家摆弄。而此刻就像在看恐怖片,我的心像被攥住了透不过气来,手术刀下血液的鲜红,电刀下脂肪组织的焦黑,拉钩下脏器组织的白色,而我就是那条在砧板上的鱼,想象自己要去向哪里,不可预知的命运太令人紧张,实在讨厌不能掌控自己的感觉。一种让你神经高度紧张的味道在手术室弥漫,原来是消毒药水,以前自己上班的时候基本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现在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下一台手术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