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会有人逃避成长。——马斯洛
成长是一条不变的定理,也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这条崎岖不平的路,每一个人想要成长的人都必须先经历痛苦。有的人比较幸运,在成长路上有人指引,而另一些人,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只有自己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地前行,而这条路上艰险丛生,存在着许多拦路虎——阻碍着每个人的成长。我想用一个女孩的故事,告诉大家这些拦路虎分别是什么,以及如何从她的经验中获取教训。
一成长初阶段
关键词:自我认知 心态 绩效 目标眼界
有一个女孩,在一个n线小城市长大,她从初中起成绩优异,为了提高升学率,被本市唯一一所高中送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学校读书。
含泪和家人在火车站分别,踏上离家3000公里的路途。
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辛的自我对抗和成长的道路。
成绩对于她而言是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太多责任与压力压在她的肩上,喘不过气来。因为她是那座小县城的佼佼者,所以必须在高考——这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刻取胜。
她是带着梦来的,渴望能在这个新的学校,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带着大家的期待与实现梦想的自己满载而归,然而,现实不断的给她一次又一次的重击。
高一那年,她面临的是对新环境不适应,难以承受的心理落差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曾经她,是佼佼者,父母眼中的模范孩子,老师眼中的模范学生,是大家眼中“清华北大"的候选人。可来到新环境的她,被这崭新扑面而来的一切打了个措手不及。
节奏陡然加快,难度跨度变大的课程让她难以消化,难以接受,看到班里的同学听课时能与老师有积极的互动,下课后有问不完的问题,她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他们都能听懂而我不会?那时的她永远也不会想到,就是那个想法,注定了,她的成长之路要比别人多走几个弯路。
怀疑自己带来无尽痛苦。她开始相信,自己比别人差这个事实,无法弥补。在无数个自习的夜晚,她盯着自己空白一片的数学作业,再看看旁边同桌满满当当的字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否定自己。
就在这种边无限自我怀疑边努力的状态下过去了一年,这一年心里总有个声音再告诉她,你就是不行,努力也没用,但又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她必须做出点行动才行。身心受着双重煎熬的她,常年出现在班级成绩单的最后几行,她把时间全部“贡献”给学习,极少参加活动,却是这样的结果。
二.成长的觉醒
关键词:努力 刻意练习 反馈
高二,是开始发现自我并开始改变的一年。那一年,她突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学不好?我是真的能力不足吗?还是我为了逃避努力后失败的结果干脆放弃努力了呢?
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后,她发现,原来过去的努力是假的,看起来用很多时间在学习,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被自我怀疑的情绪消磨了。
想到这里,她好像浑身充满了动力,因为这是一个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的机会,只要好好努力,就会好起来的!
因此她决定好好努力一把。高二上半学期,坚持两个月中午去图书馆学习,每天啃那在她看来难得要命的物理,期望自己的努力能换来哪怕一点一滴进步。
她拿着那本《王后雄》刷着一道又一道似曾相识的题,心里隐藏着些许不安:为什么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一边继续重复自己的行为,两个月后的考试,她既担忧又期待,渴望通过这次考试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就能进步的真理。
然而,这个世界总是这么残酷,她的梦想破灭了。坚持两个月努力去图书馆换来的不过是70分差强人意的成绩,看着旁边的同桌期末没怎么复习就考了一百分,心里的五味杂陈汇聚成一大滴一大滴眼泪,砸在卷子上,红色的笔迹晕开了,红的刺眼。
那个周末,她在阳台吹着冷风给家里打了两个小时电话,向父母哭诉这一切,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安慰,但情绪无法感同身受,她的无助绝望,在谁看来都难以理解。
在孤苦伶仃的遥远城市里,成绩就像是她能抓住的唯一一根稻草,越是拼命想要用它证明自己,越是事与愿违,差强人意。
三.成长经历的迷茫
关键词:行动 迷茫 底层需求
高三,她终于意识到问题出在想法上,奈何消极情绪已经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深深埋进了潜意识中,只要稍稍不注意,思绪就会立马浮现,把她的脑袋当做一个跑马场,在里面自由驰骋。
那一年,是她接触到知乎的一年,看到自己的迷茫困惑原来许多人都曾有过,原来高中并不只是要学会学习这一件事而已,她才知道,这三年错过了多少成长的机会,恍然大悟和夹杂着悔恨的情绪向她袭来。
那是她觉得一切为时已晚,她所能做的只是努力抓住这唯一能掌控的——成绩。
那一年,她也曾掉落入迷茫的深渊里,不知道未来自己将何去何从,不知道自己的喜好,学习这一件本该充满乐趣的事,被单一的目标,众人的期望,枯燥的生活,负面的思想硬生生变成了令人头疼逃避的事——想起来学习,就想起来排名和成绩。
“我的未来在哪里?”这是她的第一次对于未来和成长的发问。她的迷茫比同龄人来的早一些,她身边的很多人在同一个阶段时,目标坚定,为了高考这个目标,奋力向前。
可是她想到了以后,高考以后,上了大学,要做什么?难道,学完这一次性的三年,就结束了吗。
那一年也是与消极情绪作斗争的一年,虽然还是常常心情烦闷。三年的自我对抗换来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和一所还不差的大学。家人朋友为她祝贺,可她却陷入了更深的迷茫,“成长”究竟是什么呢?
四.斗争
关键词:进度条 反馈
看着自己的“一无是处”,似乎除了已经随风逝去的成绩,这几年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印记。所以她开始想要做些别的事,证明自己。暑假她写了长长的计划清单,学PS,学吉他,看书,看电影,想用这种方式弥补已经过去了的那三年,越做越发现自己的渺小,接连放弃。
带着忐忑不安的情绪,进入了大学,极度不自信的她,看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拿着筹码,而自己的手中,空空如也。
“我已经比别人落后太多了。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努力。”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迷茫与不安,看到周围的人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学习都能处理地游刃有余,许多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会摄影,会剪辑,会弹琴,会画画,擅长主持....再回过头看自己,就像衣服破了洞了孩子被暴露在聚光灯之下,羞赧地无以复加,不知如何是好。
她告诉自己,要努力提升自己,要成长。在知乎上看到很多经典的回答,“大学生应该学什么?”“大学生如何走出学习的迷茫?”开始意识到,是自己前些年的重心放错了,也渐渐发现阅读,学习,思考,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自律是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需要学习的,便开始转换自己的努力重心,看了许多关于如何思考,读什么书,如何管理时间的知识,并付诸实践。
一年下来,她不再像原来那样迷茫无助了,掌握了一些新的技能,感受到点滴的进步,从心底里有了些许自信,可她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肉眼看到的,能感觉到的是一天一天变自律了,能早上7点半就起床,晚上十二点就睡觉,读了许多书,努力做着时间管理,捡起英语学习,也培养了新的爱好。
但,成长似乎没有办法量化,回过头看看一年前的自己,的确更成熟了,但究竟成长了多少,读了一本书,在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早睡早起就是成长了吗?如果成长可以被衡量,也许会轻松很多。
五.成长
关键词:成长 之道
回顾了这几年的经历,女孩似乎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着道路,成长的路途曲折而进程缓慢。
这些年的经历给予她对自己深入认识的机会。她一边吸取着书中的知识,一边成长,不断探索中发现自己,向内思考,向外寻找答案。
她,找到了那些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只有先知道什么阻碍着成长,才有可能改变啊,在和拦路虎抗争的路上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成长方法论。
或许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这上面的每一个问题,但成长的路径都是相似的,无论现在的你处于哪一个阶段,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些阻碍着我们成长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第一只拦路虎:固定心态
德维克在《心态:新的成功心理学》这本书中提到,作为普通人,我们所持有的基本信念,与我们如何看待和认知我们自己的个性紧密相关。
固定型的心态假设我们的性格,智慧,和创造能力是一旦形成就相对固定;而成功不过是对我们内在智慧的确认,一种对我们相对固定智慧水平的评估。追求成功,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失败,就变成了一种维持我们是聪明的也是有能力的一种努力。
第一阶段,女孩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差,努力也无济于事,这便是一种固定心态的体现。这种心态是消极情绪产生的开端,也是成长艰难之路的第一只拦路虎。如果始终抱着这种心态,永远无法成长。
与固定心态相对的是成长性心态。即,相信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这是自我转变的动力。
因此:拥有成长性心态,是成长的第一步。
第二只拦路虎:绩效目标
心理学家把“表现”的意愿叫做“绩效目标”——展示自己聪明、有才、有能力或业绩优于他人。当一个人追求“绩效目标”时,TA的精力被指引到获得一个特定结果上,但我们大多数人每日追求的绩效目标都和自我价值感紧密相关。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我们认为达到这个目标能给我们带来某种肯定,会使我们看上去或自我感觉起来聪明、有才华、很抢手,然后我们用是否成功来评判自己。
女孩在步入大学时,就在无形中被施加了一个观念:要拿出好成绩。因此她这三年的学习,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成绩好好学习,这便是一个“绩效目标”,这种目标让女孩将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与成绩联系在一起,成绩不好的时候垂头丧气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而从未注重自我进步与成长。
与绩效目标相对的是:精熟目标。心理学家把发展或增强某种技术和能力的意愿称作“精熟目标”。当人们在追求精熟目标时,他们不因是否达到特定结果而评断自己,这种目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与自我价值关联起来的,因为它们着重于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肯定。一旦注重“进步”而非“表现”,我们就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摆脱情绪的痛苦,不做情绪的奴隶。
因此:拥有精熟目标,而非绩效目标,是持续成长的关键。
第三只拦路虎:眼界狭隘
女孩的进步之路艰难,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获得的信息量太少,封闭自我。每当遇到问题,她大部分时间只是向内思考,向父母诉苦,向同学诉苦。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可以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但是她选择的是效率最低最无用的几种。
眼界狭隘限制了她成长的速度,大学的她读了许多心理学相关的书,知道了自己无法成长的真正原因。
因此:打开视野,多读好书,多与过来人交流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步。
第四只拦路虎:没有刻意练习的努力
刻意练习能够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
在高二的阶段,她曾努力过,却没有获得成正比的成绩。努力本身没有错,但是缺乏了“刻意练习”。
第五只拦路虎:没有进度条的成长
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以至于你都意识不到自己现在走到了哪里。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概念:反馈。反馈(feedback)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的输出成为输入的部分,反过来作用于系统本身,从而影响系统的输出。放在成长过程中,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因果关系,即我做了这件事,带来了进步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进一步促进行动,这边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始终在行动,却无法得到正向反馈,这个循环便无法进行下去。
女孩在大一知道了自己应该读书,学习,思考,掌握技能,自我管理,但是只是去做这些事,对于自己行为产生的结果没有清晰的感知,因此会疑惑自己是否有所成长,动力慢慢减退。
因此,成长过程的反馈极其重要,“进度条”就是一种反馈的形式,给人们一种确定和掌控感。
因此,成长进度条的存在能给你这种确定感和掌控感,让你知道,自己是在成长路上的哪个段位。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成长进度条的目标是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你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法,能在成长途中顺利前行。
每一只拦路虎的背后,都涉及许多原理和问题,从原理到切实行动,在今后的文章中一一阐述。
感谢你的认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