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要时常想想

死亡,要时常想想。

我的身体,我的灵魂来自何方?

我常常会在星光微斓的夜色中思索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确乎一定是对我有用处的。

因为我明白一个事实,我会死的。

所以,想搞清楚死亡之后的景象难道不应该从出生以前去追溯吗?

可这样的追溯毫无结果。

科学告诉我:人体所有的细胞每七年全部更换一次,

因而,七年前的我业已死亡,如今我23岁,正活在我第三次生命里。

但我依稀还能回忆起极小极小时的事情。

医院里的药水味儿、奶奶的咳嗽、妈妈的轻声呼唤...

再往后啊,

便是混沌,

像茫茫一片的雾气,无边无际......

也许不止我一个,许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也止于这迷茫了,之后便继续扎进生活的琐碎中,桌子、床铺、水、面条、烧麦、男女朋友、化妆品、公交车、地铁卡......

之后便是忘却,再想起来的时候,似乎又过了许多年。

有时候,我们猛然发现,我们不和周围的东西生活在一起,只和我们自己的情绪生活在一起,我们常常感知悲伤与快乐,我们感知悲伤的能力大多数时候超过感知快乐的能力。而当我们感知的时候,我们业已证明我们存在。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逐渐地失去了这种感知的能力,习惯了扎堆、习惯了规则、也渐渐丢掉了这样的情绪,感知快乐与痛苦的能力。许多人称之为被磨平棱角,也称之为成熟与老练。

当我们感知情绪时,我们才有机会想到死亡,也只有这样的时候,我们才进行上述的一些思维活动。

所以,别忘了吧,无论你在做什么,回头看一眼,你从哪儿来,还有,你会死很久。

会死很久?还是死一会?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年都会在慢节奏的假日时光里给自己一次爬山涉水短途旅行。这是每年的不成文的规定,时间计划不定,随心情出发 行...
    waitingforyou阅读 1,813评论 0 1
  • 抽烟的女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支离破碎的故事。抽烟的女人,是自恋的,她的凄美,在于修长的手指之间,同时,她脆弱得如烟,...
    影尔玫阅读 1,486评论 0 1
  • 免贵,姓董。“董”虽然不是太偏僻的姓,但也不象赵钱孙李张的到处撞到本家。宋冬野的《董小姐》响彻场馆快餐店时,“董小...
    沈石阅读 316评论 2 5
  • 厨房里的饭香升腾起来。 一年四季,饭香有别,在初夏时最为浓烈且具幸福感。 下午三四点在居民楼边走一走,能老远就闻到...
    光束俠阅读 2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