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青春都是疯狂,作为85后的我,现在读《穷忙》的我,也到了35岁的年龄,跟小川叔出书的年纪一样,我也来到了回顾前半生的时间,我到底是活了几次?
11~22岁,作为青涩少年的我,更多的是在追电视剧,帮妈妈减轻工作。
我的妈妈是清洁工,那时候中午和晚上负责清洁市场的垃圾。妈妈回来时,身上总会有一股酸臭的味道,那些是市场烂菜、污水堆积起来的汗味。
我觉得作为女儿,作为家里的大姐姐,应该有点担当。所以每天放学后,晚上8:00~10:00帮妈妈一起清洁市场。那时候我的眼里是琅琳满目的蔬菜,但我不期待,我总希望地上垃圾少一些,妈妈轻松一些。所以跟小川叔一样,谁都愿意有动力去赚钱,谁都希望有能力去赚钱,那时跟家里的关系非常的融洽。
19~22岁,大学三年拼命地争当学校的外联部长,一心在做兼职上,包括拉赞助,搞活动,做兼职导游,无时无刻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
毕业下来发现没有拿到奖学金,学习知识没多少收获,但是,处事圆滑了很多。这就是大学给我的锻炼。
23岁出来社会,谁还没有泡过酒吧?都有过疯狂刷信用卡的时光吧!进了广告公司,接触很多策划活动的人,也对设计有了很深的认识,审美眼光提高了,但是刷信用卡的习惯一直没改。能赚钱也能花钱,没有储蓄,还是经常超前消费,偶尔还要问妈妈借钱去还卡数。直到25岁结婚,30岁前生完两个孩子,银行卡上依然是不够5万元的储蓄。
现在我35岁,这5年工作跌跌碰碰很多,从内勤到销售到跑市场,从一个省到全国6个省跑,经历过夏天刺眼的太阳,也躲过冬夜寒冷的狂风,依然是没有5万元的储蓄。虽然得到公司领导的赏识,也在公司攀打摸滚到中层的位置,但心里远远不能平静,总觉得不踏实。
也有了很多想法。
去年突然发现,自己浑浑噩噩那么多年,居然远落后于同龄人,我所谓的丰富的阅历、圆滑的交际,根本用不上场,沉淀下来的知识,脑子里的东西,没有别人口袋里的钱重要。
我发了疯地去看书、去学习,并且想要出一本自己的书。我要通过作者的头衔,让自己变红,让自己变值钱,让自己能赚钱。
现在每天在微博进行一篇写作,能坚持下来的话,40岁前,我自己能开三场的签收会,出两本书。嗯,像小川叔希望,预见40岁的我了!
小川叔可以说是我的同龄人,愿他走过的路,我也可以走过。毕竟小川说同频的人不一定是朋友,只要有同样的磁场相互依偎走在一起。
闯世——探索——追求——沉淀——自我对话——再起航,这就是我35岁前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