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个远房亲属回哈尔滨,他们本是哈尔滨人,有先见之名,感觉北方气候不好,人文环境也不好,于是在房价还没大涨之前,卖了所以的房子,投奔苏州周边的县城去了。
那时候,很羡慕他们,可以投奔苏杭人间天堂。
转眼11年了,他们再次回来,带着一种胜利者的荣耀,却垂头丧气而归。回来之前轰轰烈烈,一方面家里老人年近90,估计也是最后一次回来,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在那边过的不错,新买了辆奔驰车,所以衣锦还乡。还给家乡的亲戚带了些苏州的土特产,可万万没想到,家里这边的亲戚朋友,都今非昔比了。
大外甥,之前走的时候还是推销PVC管材的业务员,如今再回来,已经是楼盘的老总了,揽胜开着别墅住着。
二外甥,那时候上学总去他们家,穿的衣服都是他们淘汰的,如今变成了事业单位的处级干部。
他原来一起喝酒的那些事业单位的小屁孩,有的下海经商,有的成了一个区的所长。
就连原来他们卖出去的房子,现在价格涨得都快赶上,他们在苏州周边县里的价格了。
虽然一个亲戚接着一个亲戚接待他们,但能看出来,他们在慨叹,怎么会这样。
最后走的那天晚上,我们又一起喝酒,喝得很多,答案也在酒中揭晓。
他们搬到苏州下面百公里外的一个郊区,在那没有亲戚朋友,尝试过融入当地人,却未果,于是大骂苏北人如何如何。11年间,也没再买房卖房,就在那一个小区看着房价不断上涨,叹息当初就不应该全款买房,贷款多买一套好了。这是其一,其二在周边不断的寻找东北人,吃的喝的聊的还是东北往事。再后来只能以南方气候好,自我安慰。
和亲人相拥告别,心里伤感,又想起昨晚喝酒时的点滴。为什么他们走向了很好的地方却没有发展的很好那?
也许他们觉得挺好,只是我这样世俗的人,总拿钱做标尺。不可否认的是 ,第一他们没赶上房价快速上升这波,而且全款买了房子,虽说在苏州,但不是中心,不是苏州成长的核心地带。
再有,不论在哪里,他们没有主动融入周边的环境,没有为此而努力,只是在用原有的思维,习惯来和周遭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