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生风,昨天恍如夏天的热度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早上起来便满天阴霾,风力极大。
和闺蜜约好去看《沙丘2》,为求人少买了中午场的票,所以早早便出门了。
有的路人又翻出了棉服,其实风虽大,毕竟也是春风了,只吹来了凉爽和水汽。
路边招摇的玉兰已被吹落了许多朵,梅花还是坚挺地待在枝头,一树接一树,把这阴霾天都要照亮了。
到了常去的麻辣拌店,老板娘不在,老板一脸冷漠,说料还未备好,大概11点半以后才能开始做。我坐等闺蜜来,商量看是等还是走。
闺蜜来后,老板再次表示做不了,我们便向电影院附近的米线老店出发。路上闺蜜吐槽,这家估计是不想干了。
我也觉得匪夷所思,正午正是上客的时候,菜品都有,偏偏说做不了,神色里的淡漠和懈怠确实也透露着罢工前那种爱咋咋地的心态。
想到我自己离职前,每天也是这种毫不在乎、想立刻走人的心态。人对一件事,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态,确实很难再坚持下去。所以,这家常光顾的店怕是真的不会长久了。
与之相反的是这家老米线店。它在我高中旁边的老街上,这里曾经是本市最热闹的街区。
一条街从头到尾,美食有麻辣烫、兰州拉面、过桥米线、炸串、豆浆油条,办公有文具店、文房店、美术用品店,百货有编绳、绣花、服饰商城,街中是水产、牛羊肉批发,因为挨着高中和居民区,按说应该非常热闹,但近几年因为商业娱乐中心的迁移,老街已不再受人青睐,一半的店铺都已搬走,留下的,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店了。
比如这家米线店。麻酱米线是它的招牌,一年四季生意都极其好,尤其是夏季,人多到必须在外面支上摊位,晚上七八点路过,都能看见人们在那棵老梧桐树下端着米线惬意享用的样子。
我们点了米线和纯瘦肉的肉夹馍,荤素得当,也是大家的传统吃法。米线做得很快,阿姨们放好调料和配菜,由顾客自己去旁边的汤锅里盛汤。汤锅里放着四只鸡,鸡汤不停地煮着,保证每一勺汤的热和鲜。
米线和肉夹馍一入口,满足感就从嘴里涌进心头,熟悉的美味每次都让人感叹“就是这个味儿”。米线的糯软、麻酱的醇厚、鸡汤的鲜味、炸葱花和花生米的喷香,加上肉夹馍饼皮的酥脆和馅料的夯实,这一顿饭吃得十分满意。
吃完饭直奔影院,刚好赶上电影开始。昨晚提前做好功课,倍速看了《沙丘1》,觉得并不精彩,对2也不抱希望,但看下来却着实觉得惊喜。
虽然故事很难说得上新颖,但叙事完整,情节跌宕,场面壮观,配乐出色,让人全程目不转睛,也不觉得时间难熬。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宫崎骏的《风之谷》,在几十年前,也有这样人与自然、与自然里巨虫这样的生灵对抗、融合的描述。
只是商业电影里还是少不了英雄主义和主角光环,即便情节再紧张,你也总会知道主角是不会轻易倒下的。除了杰克苏以外,电影里对宗教的力量描述得十分到位,从《周处除三害》到《沙丘》,都讲到了人类对未来的恐惧。因为恐惧,所以企图征服,又在战斗的路上迷失方向,忘记自己的来处和去处,如此而已。
《沙丘》里的女主,虽然已经足够独立、冷静、沉稳,但还是会为爱人对初衷的背叛而失望、伤心。所以说“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与男子的路径总是不同的,女人总免不了想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不管这个世界有多大;男人则想通过征服星辰大海来征服世界,人和事都是其中的一份子。
爱情,只是两个人在同时纯真而专注时才配拥有的一种感觉,但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作和变化中,这样的环境无法长期维持爱情。当电影里的男孩开始变为男人,他就不得不离开他的爱情,他最初的信仰,那个驾驭着沙虫在沙漠里驰骋的男孩,也许在那一刻就已偏离了路线,与爱人走上了相反的路。
好电影总是让人有种种遐思,这几年已鲜少有这种观后感了,也算不枉此行。有花、有风、有美食、有电影,真是个不错的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