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说过这样的话
“我早跟你说过....你看你就不听,看吧!现在好了吧?都告诉你应该这样了......”
“我这么说都是为你好,为你好的话都不听,说多两句,你就摆脸色。不说了不说了”
“平时说,你就不听。你看现在痛了吧?别人说你,你就是不听。”
“你要学着接受别人说你的话,忠言逆耳”
以上的只言片语,我相信在生活无时不刻都在上映着。我听过也讲过这类似的话语,当我进入教育行业,对于这些话语变得非常地敏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忠言,一定要逆耳吗?”
为什么我会想这个话题呢?
因为这几年看到孩子们的表现以及自己的一些感受,让我去反思。
做为成年人的我们,当听到所谓“忠言”“为你好”的言语的时候,基于我们受过教育以及社会约束,我们并不会非常直观的表现过多的情绪。但是,在孩子身上却表露无遗。当孩子们接受到这类讯息的时候,会出现以下几种表现:
1、一听到这种话,马上发脾气、大怒、反抗。这时候,有一部分家长会更加变本加厉,继续所谓“爱的说教”,孩子则会更逆反。年龄大的孩子,会来一句“别吵了”。有的家长一听自己家孩子说这种话更受不了,觉得孩子反了,冲动的直接棍棒教育。到底刚开始为什么事情开始说教的,家长已经全忘记了。只记得“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说话,必须教育一下”。结果被演变为情绪控制的暴君“对人,不对事”了。
2、还有另外一种孩子则充耳不闻,估计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言语。曾经反抗过,而后没用,于是就自动屏蔽此类语言。我上课过程当中,有一位阿姨带着孩子来上艺术课。孩子每一笔都要忍不住“指导”一下,“不对不对,你看看老师不是这样做的。”“你这样画,会弄脏衣服的。”“你看吧,脏了吧。跟你说了不听”“用这个笔,用这个色。”.......即使我无数次说“这位家长,请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来。”刚开始孩子会说:“我自己来。”,此话无效,那个阿姨继续在叨叨叨的时候,孩子自己唱起歌“啦啦啦啦”试图掩盖那个阿姨的声音。直到最后我说:“阿姨,如果你没办法忍住自己的指导,我就请你到教室后面,给孩子留出自己的创作空间,孩子需要你帮忙的时候,我再请你坐回孩子的身旁。”那节课才终于安静下来。
这两种孩子长大之后的表现会如何呢?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从内心上并不会非常自信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拉线木偶,你会说,我没用行动去干预他。别忘了,语言的力量的巨大的。“一言的可兴邦,一言也可亡国”。我们可以去反观自己。当你按照自己的步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旁边总有一个人在“指导”你,你什么感觉?你当下心理一定不舒服,然后会慢慢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可能丧失了对自己判断力的自信,面对选择的时候,会从众随波逐流。因为“安全”,反正我不管我做什么,最后都会说我,那我就按照你们说的做咯。渐渐很多成年人变成了“啃老族”,有时不仅仅只是经济上啃,更表现为精神上啃。最终成长为生活在成人世界里面的“巨婴”。这类人群少见吗?比比皆是。而“忠言”者们为此操劳了一生,“天伦之乐”依旧在叨叨叨抱怨声中度过,晚年安乐吗?不知,或许有些人生的脚本就是这样写着。
“忠言”,是包含着爱。爱,请好好说。
我们关心对方,那么就请让对方能够感受到的方式去关心,温暖身边的人。
有人会说,我性格就是这样。说话就是直接,很难改的。
拜托,直爽是不用带刀的。关键是捅完了不会帮人家包扎一下。更要命,都见血了,还说我刚刚捅了吗?没有呀!这不是我干的,怪你自己玻璃心,轻轻一碰就碎。
好。那你说改不了,凭什么要求幼小的孩子改?你都不爱听的话,凭什么要求他们爱听?
你连自己都不想改变,凭什么希望别人的改变对你的态度?
我们对于自己说的话是具备能量的。你想生活在“正能”or“负能”的环境,自己去选择。
记住,我们的耳朵离自己的嘴巴最近。
你可以用“刀子嘴”当下“赢了”对方,但你始终没办法“赢得”人心。
敲黑板时间:
为什么我们要避免“说教”:
1、当孩子的大脑被情感淹没时,他无法“思考”
2、话语通常只会火上浇油
3、不说话能防止情绪第二次失控。——你自己的。
PS:事实上,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和自我平静下来的部分(前额皮质)在一个人长到20~25岁之前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想一想控制你自己情绪有多么难,你就不会为难孩子和他人。——资料参考来源《正面管教》
爱如何好好说?
1、保持尊重和尊严
2、先让自己情绪平静下来
3、重建感情联结
4、积极的倾听:说出并认可感受的名称
5、为他人提供表达自己感受的恰当方式
请记住“达成共识”远远比“自作主张”高效得多!行为的驱动力来自于内在时,人往往开始产生变化!与阅读此篇文章的你共勉,我们一起让“忠言变得顺耳”。我相信你我都可以办得到!
“严于律己,甜以待人”の大烁烁上
——————2019.8.1 记于台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