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总觉出了些俗气,凡夫俗子在当代是大部分人自诩的高尚词汇。倒不是讽刺,只觉出些不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在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也引来了太多奇异的生活主义,这些魔幻的舶来品氤氲在东方土地上空,在21世纪大门刚打开的时候就带着他们悠久历史的骄傲大肆宣传着,拜金、享乐和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路上被打入黑名单,可新锐的年轻人总是好奇又饥渴,洋洋洒洒的嘲弄着自己和路过的人,我们不就是这样的人么?
于是一种忧郁的病态开始滋生,听不进正的东西,觉得是教条,觉着落后,约束自由,我们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悬在混杂文明的煤窟窿上,叫嚣着“我就是个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世俗乏味,乏味的不是所处的世界,是俗不可耐的人。当我们开始向过去的文明伸出达达的手,自由解放,思想前卫,中国人,你要开放,中国人,你应该生气。当一种大面积从众式的扭曲自我情绪上升到国家高度,就开始敏感,偏激。但你不能说,不能发表歧义,你爱国。
我说世俗乏味,周围的人嘲弄我说单身自然乏味。人本是单独的个体,什么时候成了双身的绝对体?倘若爱情能让你不乏味,那我赞美你要纯洁美好。我学写故事的时侯,老师告诫我们尽量不写爱情,把爱情定义为最低级的感情,我们都问:那最高级的感情是什么?她顿了一下,很真切的说:陌生人的感情。这句话影响了我很久。在某种利益关系上,我认为陌生人的感情算不上感情,因为感情需要一个时间的培养,可两个不认识的人,因为一个事件而付出了本应该对一个长时间相处的人才会付出的感情,就是一种超级高度。我不敢妄言每个人都高尚,但没有人不善良,可为什么要反驳人之初性本善,对荀子新意耿耿于怀呢?锐气。
有人要开始说鲁迅,都读鲁迅,中国怎么这样,中国式失望,我们都读鲁迅。我也读鲁迅,可我不锋利。鲁迅时代过去了,但没有过期,他的内涵开始被新锐们扭曲,“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不过是借古讽今。”教育人的材料上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全是精华。不存在。属于大背景下产生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糟粕。你不能说现当代的社会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那是你的自以为是。我也会偏激,你说的挺对,但我不听你的。我们言论自由,你凭什么指责我的理解?可我不是为了和人争辩,争,总有一方要下去。我渴望在言论自由的当下,争辩的人不要逾越道德的框架,不要违法乱纪。
我们的俗,不能是一种长期的状态,也不能局限于一种情绪。这个字很让人惧怕,我们脱离了古代人类的仙风道骨,已经躲不开凡胎包裹的宿命,可也当不俗,也忠爱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