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深远吗?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恋爱、与他人的关系其实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甚至与我们的小孩或妻子的关系,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一生幸福50%來自原生家庭,不太幸福可能70%來自原生家庭,有问題原生家庭影响更大,所以与原生家庭的和解是我们成长与成熟的第一步。了解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首先探索识別父母的相处模式,解开原生家庭的密码,了解为什么我们成为今天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潜意识,打开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大门。
首先记住一句话,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互动的结果,一定是你做了什么或沒做什么,你们的关系才成为了今天的样子,沒做什么也有你背后的原因与道理!不做也是做了,无所作为也是行为本身!每个家庭都有他們的神话故事,而他们相信故事,作为成人的我们,要重新看待故事,以不同于原來的童年视角看待,父母谁欺負了谁,并非如此简单,通过下面及未來的讲解,你会茅塞頓开,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请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你的父亲向你的母亲一眼望去時,是什么眼神呢?可能他们都不情愿彼此对视了。慢慢睜开你的眼睛,我们來看看第一相对持久的情境的相处模式。专横父亲、弱势母亲。母亲表现特征是不被看见、过度敏感、过度担心,有点神经質的样子!而父亲是什麼样子呢?专横、暴躁、动则打骂,都有控制欲,我们都会有有控制欲,或多或少,控制欲的強烈感来自于他个人的安全感的強弱。内心恐惧的表现,就像小狗遇到陌生人就会㕵㕵地叫,而大狗则不会叫,因为自己个大,自己不恐惧的,并不怕陌生人,从小狗与大狗的比喻來看,控制欲强的人其实恐惧更大、这大多來他的原生家庭沒有得足夠的愛或尊重、忽视了他的存在感!而弱勢的母親控制表现总是以身体不好,但凡你不听话她就病了、这疼那疼,总是高兴不起來,抑郁的、忧伤的、提不起兴致,并不身体不好,而是心情永远不好,老妈总是说你爸让我不高兴、谁又让我心情不好,对生活总感到沒有希望,如果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成长,很难看到他们笑,因为笑在他們的潛意识中认为是另类,与童年的家庭的氣氛不合,是有罪的,父母沒有高兴的時候,家庭的氣氛全被父母控制了,空气是暗淡的!而且潛意识中对生活也是会感到絕望的、沒有希望的!
弱勢的母亲常常对生活的绝望,遇事一般会说谁叫我們没本身沒钱呢?你的事业发展不顺利,谁让咱家没钱呢!只能这样,这样对孩子潜意识心灵造成什麼影响呢? 我真倒霉、我爸媽沒本事、生活是絕望的,这辈子没有好的生活...
不管是強势父亲与弱势的母亲都是对生活的不安全感,恐惧像传家宝一样传递给了孩子!
接下來过度控制欲的母亲与老实窝囊父亲的相处模式!
如果一个家庭的行为习惯以母亲的意志为中心,那么母亲在童年時期没有与自己的父母建立起亲密感及建立自信,希望在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找到足夠的尊重与认可,一句话,子女人生归我管!打著爱的旗号,你要我说心里话、可以翻看你青春年少的日记、你的交什么朋友、你的穿衣打扮都要归我管。不听就会怎样,死給你看,这还不是为你好!他们的目的就是控制,父亲也出不了头,成了不被看见或不被听见的人!
看到这是否有压抑感,对号入座了吧!相信你要与父母和解的!继续往下看,了解如何与父母的和解。具体简单的五步,在适当时候找父母聊聊,第一步,談你的伤害、问问父母开心的婚姻,当时为什么走到一起的,谈你的伤害,你有时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生活等
第二步,原谅父母的过往,从小事情开始,用调谐的语气,说出来,在父母高兴时,你又唠叨小时候就受不了,知道你这样,就原谅你了!
第三步,反哺父母,(根據自己经济條件的提高,过年过节送些礼物、给錢,帶父母旅遊或給錢他們自己去)我是帶过很多次父母去旅行。
第四步,自己学习做父母,許多时候我们不理解父母,因为我们没做过父母,只有自己做回父母,
第五步,感恩,对周遭他人的服務,学今感恩周围所有的人,懂得感恩才算高贵,感恩是最好的家教,
如果父母不在可以写信,不寄出,然後念給自己听, 二是請心理医生治療!达到与原生家庭和解。
,父母只能给我们前半生、后半生自己決定,和原生家庭和解是保护自己,和自己和解就是要接纳自己,找到幸福的根本!自己不是什麼都是对的,允許自己犯錯,人無完人,金无足赤。自我接纳的人,是自我反思、能独立思考的人,不跟风,不人云亦云,別人做什麼、过什麼生活我也要过什麼樣的生活!
不接納自己的人,对自己要求高、追求完美,对别人不满,跟自己关系不好、跟別人关系也不会好!覺得自己不够好,总是讨好別人,有不配得感,靠降低自己讨好他人!沒有价值感!那如何建立自己接纳自己呢?首先建立优点清单,与他人讨论你在他人眼中的优点与自己父母讨论你的缺點!然後列出理想清单,自己想成为什麼樣子!看能否實現再次是列出自己喜歡清单,写下自己最喜歡自己哪些方面、最后人性阴暗面清单,比如讨厌某人,但又要相处,直接名字改成坏蛋,打开可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