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姜文都是国内导演中我最喜欢的一位,电影大师。
在2010年那年,中国票房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亿人民币大关,《让子弹飞》就是这一年贺岁档中的佼佼者。《让子弹飞》在2010 年12 月16 日贺岁档上映两天半并创下过亿的票房,五天票房就过两亿元,单日最高票房创造6000万元的国产片最高纪录,在全球取得7.24亿的骄人成绩完美收官。这其实和当时电影合理运用新媒体环境实施的整合营销手段有着巨大的关系。
《让子弹飞》的营销模式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一、电影推广的预热期;二、互动参与的体验期;三、全面爆发的高峰期。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让子弹飞》在这三个阶段在网络上进行营销时的一些信息数据。(数据来自互联网)
网络新闻:《让子弹飞》从09年9月开拍至今,网络的新闻和论坛的推广一直没间断过,从09年9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的在各大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直到2010年10月份开始,在50家网络媒体发布新闻力度加强。10月份累计发布新闻稿356篇、11月份新闻稿520篇、12月份新闻稿3949篇。
论坛炒作:在大型30家热门的论坛发布帖子,其中以百度贴吧人气最为火爆,据统计,发布4,7253篇帖子,主题数5705个,每天发帖数70篇,精华帖68篇,关注度高达11万人数。其他热门论坛点击量4000以上,回帖100条以上。
微博+博客:微博从2010年1月份--至今,粉丝数已达1,5384人,每天有15篇博文发布,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已达10次以上,粉丝转发1000多次。名人博客的软文《票房是个什么东西》发布,引发6,0383的点击量,评论1380条。
专题+影评:在各大门户开放专题,其中新浪、搜狐、腾讯的发表影评共达18万多条以上,影评界名人发布的博文影评,访问量高达8万人以上,评论5000多条。
视频炒作:通过在优酷网开放《让子弹飞》独家视频专题推广中,并制作6个特色主题视频,点击率高达155万以上,视频评论1500多条。其中网友恶搞视频人气火爆,引发关注度22万以上,评论288条。顶踩2910/583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让子弹飞》在互联网上可谓做足了营销的噱头,狂轰滥炸似的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上,让这部片子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在传统媒体的营销上《让子弹飞》也花了很大一手笔。在上映之前,制作团队就爆料《让子弹飞》已经投入了5000万的推广成本,影片的宣传费用就占了整个影片投资费用的三分之一,采用了中国电视市场从未采用过的好莱坞宣传标准。佳能、红牛等品牌赞助的“硬性广告”在线上线下随处可见;在上映前的两个月,片方就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户外广告进行海报推广,并且主创人员辗转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等各大城市举行影片发布会;选择国内《首映》、《第十放映室》等有影响力的电视栏目进行宣传;把《让子弹飞》的拍摄花絮制作成“花絮剧”,以每集三分钟共八集的形式曝光电影里的一些精彩片段和拍摄花絮,吊足了影迷的胃口;而且举行业内小型首映礼,让业内人士的赞誉形成口碑营销;还在各大卫视进行信息的狂轰滥炸。这样的推广方式,可想而知费用的投入是无比巨大的,但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此外,《让子弹飞》的营销过程中还有许多的观影活动,例如;会员购票一个月累计观影三次赠送电影海报;在节假日、电影展或针对单位的团购票时,可以采取有奖售票的方式,中奖者则可以凭票免费观看一次电影;发放“电影优惠卡”和“电影套票”等方式鼓励消费;一些电影院推出“观影有礼”的活动,等等一系列的营销手段。
从《让子弹飞》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媒体的营销手段,而这里我们也是强调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营销将是未来影视营销的一个重要模式。
影视的整合营销必须在影视制作、广告策略、市场调研、宣传炒作、公关活动、促销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地开发,并且结合新媒体、传统媒体多渠道的传播媒介进行营销,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我们再分析下《让子弹飞》中一些关键的营销阶段。
首先,《让子弹飞》在传统媒体的营销手段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传统媒体相比于新媒体,在权威性上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当《让子弹飞》片方的传播信息在电视、报纸上不断出现,就能够很深刻地在受众心里留下印象,形成注意力。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此时《让子弹飞》传播出去的信息都是正面的信息,并没有利明星八卦等进行过度炒作,这样就能在受众中形成积极的形象。笔者在前面提到过,影片在观众中塑造好的形式是很重要的,好的形象能够形成好的观影口碑,从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影院消费。而如果只是追求一次性利益,那么影片最后注定是失败的。
其次,《让子弹飞》在整合新媒体资源上可谓做的非常成功。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让子弹飞》片方的营销团队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平台。笔者前面提到了很多新媒体下营销手段,像病毒营销、口碑营销、微博营销等,这些在《让子弹飞》中都可以看到这些营销手段的影子,而且营销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突出的。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的空间非常大,不管是大众门户网站、电影网站、视频网站,还是博客、微博、贴吧、论坛,抑或QQ、MSN等互动性强的网络平台,都能成为影视营销的战场。《让子弹飞》在上映前的营销团队自发进行宣传,都后面已经完全不需要营销团队了,因为网友就已经成为了“营销”的一员,他们主动进行影片信息的转发分享,影迷对《让子弹飞》的麻辣点评引发了“飞语体”在网上走红,在网络上,“麻匪帮”开始横行,拍摄了一系列视频,引发网友在视频网站疯狂下载和转载。这些其实都是合理地利用好了网络资源,再加上影片本身质量上乘所达到的效果。
最后,《让子弹飞》还非常重视受众的需求。笔者在之前还提到,整合营销的本质就是以受众作为中心,我们来看看《让子弹飞》在营销时如何“安抚”受众,把受众放在第一位的。首先,片中的主要演员刘嘉玲、廖凡、陈坤、苗圃、邵兵等都开通了微博,在网上积极宣传影片,主动和网友进行交流,而且片方还在新浪开创了官方微博以及“麻匪帮”的官方微博,积极和网友互动。这样的方式就会让影片很有亲和感,虽然依旧会有许多批判的网友,但当大部分人都支持影片时,这样就已经很成功地讨好观众了。其次,一向被人们认为高傲的姜文,主动带领主创和演员上电视节目,与观众见面,交流影片内容,这样的举动会让影迷更加注意影片的动态。此外,《让子弹飞》还建立了很好的观众数据信息库,不但可以实现了精准的营销,而且还能够为受众量身准备合适的“营销信息”,这样多方位的照顾,可以说《让子弹飞》的营销团队真的费劲脑筋了。
当然,影片的营销模式是中国电影界的一段佳话,许多营销的细节都值得营销团队的研究参考,但毕竟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让子弹飞》依旧还是有许多瑕疵。比如营销的耗资过于巨大,5000万的营销投入对于小成本电影是望尘莫及的;影片的后期出现了票房造假的丑闻等等,这些都是在营销过程必须值得注意的地方。
最近几年其实也不乏一些小成本电影利用新媒体获得了巨大的票房,例如《失恋33天》、《人在囧途》、《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等优秀作品,这些影片的营销模式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让子弹飞》是姜文继《太阳照常升起》的失败后重振旗鼓的一部影片,在影片的质量和推广的模式上,都算是很成功的。国内不乏一些有才的电影人,但真正能做到既注重影片艺术又能达到商业利益的导演不多。笔者认为这些导演应该多揣摩成功电影人的影片营销模式,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生产出优秀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