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 和 与众相同

    最近教学的一篇课文《小狗学叫》,让我感慨颇多。

      有一只不会叫的狗,最初,它自己并没有觉得怎样,然而,其他小动物把不会叫的狗看作另类。

    “可你是怎么啦?你这只狗可真特别,去,去!总有一天你会上新闻的。”

    这只不会叫的狗陷入了困惑,因为自己与他人不一样而被嘲笑,并且有可能被天下所有人嘲笑,会贻笑大方!迫于巨大的压力,他开始学习叫了,于是,它学公鸡叫,引来了狐狸,学杜鹃鸟叫引来了神枪手的子弹,差点被击中……它所处环境的压力使它狼狈而苟且,它已经不是它自己了,一只会学公鸡叫的狗,一只会学杜鹃鸟叫的狗,它似狗非狗的生活中挣扎着。更为可笑的是有的老师让孩子们继续创编这只可怜的狗还会学什么叫.…..有谁会关心狗狗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作者创编这篇文章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继续的展开那样的想象吗?当然不是!

    不由得想起张爱玲离开大陆的故事



    1950年7月,张爱玲首次参加了*组织的大会,她穿着紧身旗袍,旗袍外面罩一件网眼的白绒线衬衫,这对她自己来说是极平淡的装扮,与她自己从前的绚烂的衣着相比,真可以说是脱尽铅华了。但是在这会场上黑压压一片灰蓝的中山装中,她的这身装扮还是显得很突出。张爱玲坐在最后一排,她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发言。但是她不难感受到大会上前所未有的高昂的政治激情。

      “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地冲了来,把每个人的声音都变成它的声音,前后左右呼啸嘁嚓的都是自己的声音,人一开口就震惊於自己的声音的深宏远大;又像是初睡醒的时候听见人向你说话,不大知道是自己说的还是人家说的,感到模糊的恐怖。”

  于是,她果断地抽身而去......

    而有多少人,有多少与众不同的人像那只狗一样过着似狗非狗的生活呢?有几人敏感果断到会如张爱玲那样抽身离去?大部分人无处可逃,既然无处可逃,那就面对现实,是违背自己内心,与众相同?还是坦然的、坚定不移地做自己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