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楼下时不时传来阵阵哀乐,或者在某个时间点就开始放炮仗。说实话,听着有些头疼,但这毕竟是一种习俗,毕竟死者为大,毕竟是件悲伤的事情,应该尊重。
想来一个人的存在,有两件事是注定好的,一是出生,二便是离世。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即使死亡是是一种必然,但是很多人多少还是有些避讳的。很多时候,我更喜欢用离世、去世这样的词,来代替“死”这个字,似乎这样听起来就能委婉不少,就好像那个离开的人是去了另一个世界。
小时候的自己对“死”这个字眼,害怕到躲在被窝里哭了一晚上,如今的自己仅仅是对于自己的将会离世看开了,但仅仅只是自己而已。虽然知道就算避讳也罢,不喜也罢,没有人逃得过不是吗?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这样的事件上是没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什么的吧。那么就谈谈自己,以一个正常人的寿命来说,我的人生还很长很长,离开似乎也很遥远。也许,也只有在仗着自己年轻的时候,才敢这么放肆地去谈论离世。我不知道当自己年迈到数着日子过的时候,还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如今的我希望我的离开,可以很简单很简单,不要哀乐,不要葬礼,海葬、树葬这些都很好,化作这世间的尘埃,与土与树与水相伴。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像阿太(我们这对外曾外祖父的称呼)一样捐献遗体,那场葬礼几乎是我见过的葬礼中最简单不过了的。还记得,当带走遗体的车,把阿太接走的时候,外婆的伤心与舍不得,那个年迈的身躯跟着车走了很远一段距离。家属都不知道,遗体在那些医学院的学生手中会经历什么,一开始我也是怕的,但想想当我的灵魂离开的时候,这具身体是不是已经不属于我了。希望年迈的我,也可以有这样的勇气与魄力,也希望我的亲人能经受住别人的议论。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多嘴的人,其实离世的人也许根本感受不到葬礼的好坏,那些身后事都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说有90后都开始写遗书了。时常会看到电视里有争抢家产的片段,想想写遗书也没有什么坏事,提前安排好一切,省下不少麻烦与猜忌。想来,不少人不愿意写遗书,也与不愿与死牵扯关系有关。
离开是必然,也许我们没有必要那么避讳,但也不要那么惦记。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命数的,那么就好好的生活,不过分害怕,也别想着。就像那句话说的,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如果,你不相信这个世界是有命数的,那么更应该好好生活,去创造一个属于的你“命数”,活着不一定很好,但也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