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我而去已经快整整一年了,每每想起来时,就去翻翻手机里存留的照片和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完了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只有一种感觉,母亲走了,真的走了,我包里一直有一把从宾馆里拿来的一次型梳子,每次看到这把梳子就很自然的想起母亲来,那次母亲来我家住一晚,早上梳头时小心翼翼的问我,你这把小梳子多少钱啊,我怎么买不到这种梳子,我梳头挺好的,家里还有多的么?当时我心里直发酸,母亲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典型的农村妇女,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更谈不上住宾馆,看到儿子家的一把小梳子还不敢拿的自己用!而我和她的孙女每次回老家,就像鬼子进了村一样,家里稍微好一点东西她都要往我们车上搬,直到车装不下了!当时我和母亲说,这个不要钱,家里多的是,这把您拿去就是,母亲露出一个小孩般的笑容,边梳边说那我拿去了啊,要不要和诗颖妈妈说一下啊?我鼻子一酸,心里,身体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我似的,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母亲的这个疑问,我最后还是说这个不值钱的,一块钱就行了,母亲才像个小孩收到很宝贵的礼物一样,满脸欢喜,后来母亲在医院住的那段日子,用那个梳子替母亲梳头时,,母亲都一个劲的说这把梳子真好。现在母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做儿子的没有啥奢望,只望人走了还有那边一说,母亲,您一路走好,下辈子还给您做儿子。
评:
一、对比:
1、妈妈拿我家的一把一次性梳子——我们回家像鬼子进村搬东西;
2、妈妈小孩子一样的笑容——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堵的感觉 ;
3、一把不值钱的梳子——妈妈却视若很宝贵的礼物以及不断的夸奖 ;
三处强烈对比,读出了母亲在农村贫穷度过的一生,读出了母亲从未见过世面、享受奢侈过的一生,也读出了母亲从未索取,甘愿为儿女付出的一生,读来令人心酸心疼不已。
二、借物喻人:
文章以小见大写母亲,以一把一次性梳子贯穿全文,刻画了一位朴实、一生只为儿女的老母亲。
一把不值钱的梳子,是妈妈一生中难得开口向儿子“索取”的礼物,视若珍宝,因此,象征着一位只默默承受默默付出,不愿任何索求的母亲。
三、大量心理活动描写:
从思念起笔——心酸——心堵——祝福希望,落笔,最后情感有上扬,没有一直灰暗下去,可见,儿子目前的生活是不错的。并由此可见,妈妈虽贫穷,但留给了儿子很多的人间温暖。
四、文章开头倒序的手法,一开头就将人带入了深深的思念中。
五、文章语言风格:
文章的语言很朴实,很适合用在写朴实的母亲,内容和形式一致。
文中的几个比喻句,小孩子一样的笑容,鬼子进村,像得到了很宝贵的礼物一样,同时,妈妈的语言也是文章的亮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