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教育局放假四天通知,学生们欢呼雀跃起来,学生餐厅的晚饭,也少有人光顾,他们纷纷逃离学校去了。
昔日喧闹的校园,一下子安静下来。平时总想寻得一处安静,静静地读书,静静的思考。而学生骤然地离开,我又若有所失起来……不知是过于安静,还是身处世间的喧嚣久了,一切总是那么无所适从。
这几天的大雪天气,想让我们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这老天爷的眷顾,我们无法推脱,也没有理由推辞。我想2018年的第一场雪,是要好好看看的。不管它飘落的纷纷洒洒,还是如沙砾般的倾泻,它都将是新的一年无法逾越的人生体验。一切似乎都在静静的等待中美好。而这种等待,有时候又使人百无聊懒。
随手翻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想在泛泛地阅读中,消磨一下这傍晚的时光。年轻的时候我是看过。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觉得那个世界不属于我,它应该属于那个思想动荡的年代。我不能感受它的纯,也不能感受它的真。可是事情往往出人意料,人己中年,再去读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却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在这部作品中,路遥对人性的揣摩与表达是如此的精准。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而最令我感动的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精神执念。田小霞。一个现代的知识女性,在短暂的生命中,迸射出最美的生命光彩。
我饱含热泪感慨于路遥笔下的人物。突然生出一些疑问:路遥,这个伟大的作家。怎样用“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来完成一部承载自己理想和价值的作品呢?我想探求路遥背后的故事。拿出电脑,搜索有关路遥的写作上的辛酸历程。《早晨从中午开始》进入了我的阅读的视线。在路遥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通常情况下他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点到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常常有。路遥曾说过,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作家精神超脱的言语,并不能掩盖创作背后的艰辛。没有超常的毅力和体力是无法完成的。就像路遥自己说的:“既然已经选定了目标,再苦、再累,哪怕是燃烧自己,丧失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也必须这样做。”6年时间里,他忍受寂寞,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偶尔透过窗子看一看四季的变化。
也许香烟成了他唯一的寄托。因为他的妻子即将带着他的女儿离开。离开这个只会用自己的文字来唤醒别人良知的人,却无法唤醒自己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路遥是贫穷的。穷到连去北京开会的路费都是弟弟借来的,穷到了没有分文来为自己看病,不得已向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张口要点钱,来维持生命的最后一程。就连女儿的生日蛋糕,躺在病床上他,也只能让朋友代买了。女儿也许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精神支柱。路遥就这样贫穷的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不朽的精神财富。
路瑶就这样燃烧自己,却不忘启迪着别人的智慧。正如贾平凹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路遥在创作上是孤独的,他所要走的文学之路可能常人很难企及,他把文学看得过于纯粹而神圣,所以他注定要孤独地往下走。这可能与他苦难的童年和年轻时的经历有关。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怕我的伤感违背了路遥先生的初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此时窗外已经飘起雪花来,我起身走到这空旷的校园里。没有孩子天真浪漫的身影。没有在雪地里追逐嬉笑的场景,只有一个孤独的我。也许我是清代张岱先生湖心亭看雪中的一员,抑或不是?因为我没有张岱温热的酒与另一个痴者对饮,有的只是白茫茫的雪地里,那个踽踽独行的我。我只想加快脚步,赶快逃离。逃离这个寂静的,令人生畏的之地。楼前那个电脑显示屏上,只是那是俗不可奈的文字:“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学校安全我尽责”还在闪烁。一个没有孩子的校园是寂寞的,一个不关注是孩子成长的学校是无耻。一个充满尔虞我诈的工作环境是悲凉的。
细碎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飘落在地上瞬间就消失了。但这些雪花似乎读不懂,大地的温暖。它们前赴后继,要用自己的冰冷,冰封曾经孕育着他们的土地。它们一如我的世界,下起了雪,只有内心的冰凉和孤寂。
雪花越来越大,近处的芭蕉树,也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衣,只是那稚嫩的芭蕉叶,似乎嗅到春的气息。用这的饱满的绿,溢满我的双眸。我于是抖落身上雪花,赶快回家,写下这段无序的文字。就让《大雪无痕》中的开场白为自己的闲言碎语作结吧!
生命岂能如雪
悄悄地来,悠然地消融
生命
. 应是冰雪覆盖下的江流
奔腾出
一段壮丽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