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难、逃避与自制力是人性原罪

        畏难、逃避、缺乏自制力是人性三大原罪,与生俱来。只有能克服的人,才终有所成。

        对未知的恐惧,对自己不擅长领域的自卑, 对自己无法获得相关技能或者学习成长的担忧; 与以前的身心创伤、失败经历有关, 相关情景会唤起过去...… 人总是畏惧并自动逃避对自己不擅长或不懂得问题。

         不自信就会紧张惧怕,惧怕当然就要逃避,寻找社会或他人的责任来为自己的失败搪塞,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作努力尝试,甚至不再去接触社会。有些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也是某一方面性情自闭者,他们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完成自己的创作,在他们的事业上他们无可置疑地是成功者,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成了失败的人。

         畏难、逃避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如果不注意调整,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逃避本身没有问题,我们想要摆脱痛苦,寻求解脱,趋利避害是生命的本能。但是,一昧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有办法克服逃避的心理障碍。

         按照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教授的观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个体一般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类是固定型思维;还有一类是成长型思维。

         其中固定型思维的人总会以“我就是学不会”,“我就是这样子了”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困难,终生难以寸进。

         储蓄理财需要抵制渴望已久的欲望和诱惑,谁知道5年以后是什么样子;自律学习需要费脑子,自我成长需要不断和自己作斗争,多痛苦啊!还不如我现在没钱就舒舒服服躺在家玩手机看电影,有钱就美女豪车,莺歌燕舞多爽!

         人性三大原罪无时无刻影响人的心态,稍有懈怠就会缴械投降。然后,等看到同龄人薪资比你高、成家立业、甚至靠工作以外的收入生活都过的比你好时,你又在朋友圈感叹时运不济,命不好。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更愿意挑战和付出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认知,并能主动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克服畏难、逃避和缺乏自制力的原罪,敢于面对和战胜惰性和懦弱畏缩的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事业有成。

         谁不是带着伤长大?畏缩、逃避只不过是让脓疮暂缓发作,但却越积越大终不可治。

         谁不想得到即时满足与舒爽?但缺乏自制力延迟欲望,忽视长期利益,等于放弃未来。是命运不公吗,还是该怨谁?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个自己指的就是心态、情绪,或者说是畏难、逃避、缺乏自制力三大原罪。害羞紧张、畏惧逃避、怯懦不自信和缺乏自律是阻碍进步,达成人生预期目标的最大障碍,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有气魄?

         小时候看过文学、影视作品多了,以为勇敢就是战斗英雄悍不畏死保家卫国,勇敢就是警察流血流汗勇斗歹徒保一方平安… …

       这些当然是勇敢,但是普通人的勇敢不是这些。

        最大的勇敢是敢于克服战胜自我的心态。比如说在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能克服了害羞、紧张的心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问,就是勇敢。比如敢于克服害羞、紧张的心态,上台表演文艺节目,就是勇敢。

        而敢于战胜自己畏难、逃避、缺乏自制力原罪,就是最大的勇敢,最大的气魄。


以下是我给搞工程的侄子一段话,不知他能听进多少:

        与你亲友相比,你不畏艰难,勇于开创,有胆识气魄,因此克服了畏难和逃避的原罪,心态境界和事业比他们略好。但因为缺乏自制力也止步几年,难以寸进。

       因为高消费,因为缺乏储蓄理财自制力,你现在的经济状况外强中干、现金虚少的状况是危险的,更谈不上有所积累成家立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