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我败了一台跑步机回来,购买和安装全权授权给老胡。
原本我是想发挥榜样的力量,让老胡放下游戏,培养一个让我看着不生气的爱好,比如跑步。
跑步好啊,强身健体,消除油腻,还可以边跑步边看剧。最重要的是,我不会因为他跑步而生气吵架,打游戏可就不一样了。
一星期过去了,老胡无动于衷,继续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有时也会围观我跑步一分钟。
事情发展的出乎我的意料,我低估了老胡的惰性,在家就能跑步,他居然都不想体验一下?哪怕是换上跑鞋跑个三分钟也成啊?
伟大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把这句话奉为真理,因为我在《微习惯》这本书中找到了让老胡通往跑步机的那架梯子。
简单地说,这是一套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以前和老胡一样,是个肥宅。但他有一点比老胡强,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懒惰,并愿意研究各种好习惯养成方法,最终研究出“微习惯“策略。从每天在家做一个俯卧撑开始,半年后斯蒂芬实现了从家到健身房的跨越,且已经练出了一些肌肉。
除了塑造体形,斯蒂芬还通过坚持微习惯,培养了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微习惯》这本书就是他每天写50个字的成果。
微习惯是什么?用斯蒂芬的话来说,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习惯,小到你不可能挑战失败。比如,如果你希望能在写作上看到进步,那我建议你可以每天看2页书,写下50个字;如果你想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那么,你可以先从每天背一个句子开始。
当作者斯蒂芬还是个肥宅时,他一直有个健身梦,想把锻炼培养成习惯,但这事他努力做了10年,从没成功。他和很多人一样,一心想着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激情过后,很快斯蒂芬就被这可怕的30分钟打倒了,无论他怎么暗示自己、鼓励自己,30分钟的锻炼对于他来说比登天还难。
其实真正打倒斯蒂芬的不是30分钟的锻炼,而是为了达到他的健身目标所需要投入的努力总和是得多吓人!还没开始做,斯蒂芬就已经心灰意冷了。
Loser斯蒂芬并没有变成一条咸鱼,他还在寻找解决办法。巧的是,几个月前他看了一本书,书中提到了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按照书中提到的假如你想解决一个问题,不妨思考它的对立面,看会有什么创意迸发出来。
拿锻炼30分钟这件事来说,它的对立面可以是吃着冰激凌看电视,不过这并不能帮助斯蒂芬解决问题。那就从锻炼强度着手把,挥汗如雨的对立面是毫不费力,那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如何?
当我看到这个理论时,我尝试跟老胡沟通:“你可不可以每天换上跑鞋,在跑步机上走5分钟?”
老胡爽快地答应了。到了晚上,在我的催促之下,老胡穿着毛衣不情愿地走上了跑步机。我提醒他需要脱掉毛衣,一会儿就该出汗了。老胡很不屑地说:“就走5分钟而已,不会出汗的。”
事情远没这么简单,5分钟过去了,老胡还在继续走;15分钟过去了,老胡脱去了毛衣,已经开始提速跑起来了;又15分钟过去了,老胡光着膀子大汗淋漓。最终他跑了2公里!
第二天中午我和同事们一起吃饭,有个同事就提到年初办了一张健身卡,刚开始兴致勃勃,后来就像忘了这事一样没去过。
我跟他分享了“微习惯“理论,并说起我为老胡制定的5分钟策略。我话还没说完,就被同事打断:“跑5分钟没有用的,至少也得半小时。”
斯蒂芬当时想到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时,自己都笑了,和我那位同事想的一样:“这有什么用? ”
但斯蒂芬是个真正想成功的人,既然10年30分钟锻炼都没坚持下来,就算每天做1个俯卧撑又何妨,总比一个都不做强多了。
我在给老胡制定5分钟走路计划时也是这么想的,不管怎样,动起来总比躺着好。我怎么感觉我操着当妈的心?
既然已经摆好了姿势,做1个俯卧撑太简单,索性就多做几个吧。这就是微习惯鸡贼的地方。
有一种成功,叫迈出第一步。
让老胡毫无负担地走5分钟,目的在于让他敢于开始,他怎么可能就只走5分钟呢?5分钟是他站上跑步机,调个合适的速度,热身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时长。
跑步机有个好处是可以边跑步边看剧,对于新手来说,选择一部喜欢的剧边看边跑,过程不无聊,辛苦感会被削减,坚持的时间就会越久。倘若遇到精彩剧情,跑着跑着就忘了时间。
我就这样边看剧边跑步(终于能给自己看剧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了),给自己设定的跑步微习惯是每天30分钟,这其实也不算是微习惯了,我之前一直是保持30分钟的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比如有时候回家晚了,一想到还要跑30分钟就觉得超浪费时间的,最终我选择无视。
在《微习惯》这本书了第七章提到的微习惯策略的八大规则,对于每一位践行者来说,都值得提高警惕。
其中第一条就是绝不要自欺欺人,这是最常见的微习惯作弊方式,比如每天做1个俯卧撑,却偷偷要求自己完成不止1个。
微习惯的施行准则是轻松愉悦地完成目标,如果你感觉有些困难,请停止当下行为,做2个俯卧撑让你不舒服,那就做回1个,甚至你还可以让微习惯变得更小,直到你可以轻松完成。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在跑步上也缩短了时间,从原来的跑步30分钟缩短为15分钟。这一改变带来的结果是,15分钟我可以不费力气地轻松完成,甚至还会不知不觉完成30分钟的目标。即使是有时候晚上事情太多,只抽出15分钟就能完成今天的目标,没有愧疚感,只有战胜自己的喜悦。
微习惯策略第二个规则是满足每一个进步。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完成了既定目标,这还不满意?不满意的话还可以超额完成任务也是可以的嘛!
微习惯策略第三个原则是在完成微习惯之后回报自己。这点我深有同感,完成目标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回报自己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样才更加有动力进行下去。有时我会在跑完步后喝一点酒或者可乐,老胡每次跑步前我都会倒一大杯热水凉着,等他跑完时喝正好,这姑且算作我为他准备的回报吧。
第四个原则是保持头脑清醒。可能你用微习惯做了一个月都还没看到变化,但请你一定要信任你选择的策略。反正你之前制定的宏伟目标都失败了,你不把这个坚持下去还能干啥呢?微习惯是个单调而长久的过程,而一旦当事情变得无聊时,失败者就会放弃,这就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
第五个原则是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根据我自身体验,只有灵活使用这个原则才能把目标进行下去。比如以前我要求自己每晚练习1小时的吉他,练吉他的过程非常枯燥且痛苦,和弦切换就那两个和弦来回切,要求手指到位,每根弦能弹出声音,左手经常因为使劲按住弦而痛的龇牙咧嘴。有时候一想到这种痛就干脆放弃了,只在上课前临时突击一下。
看了《微习惯》这本书之后,我就把每天练吉他时间调整为半小时,心理上舒服多了,每天也不会在开始前想到练习的痛苦而迫不及待想放弃,说是练习30分钟,但往往进入状态就忘记了时间,远远不止30分钟。最关键的是,缩小后的目标使我每天敢于拿起吉他了。
后退并缩小目标并不单指每天的目标,也可以以周围单位来制定目标,比如一周锻炼三次。
微习惯策略第七个原则是绝不小看微步骤。这其实是在补充第四个原则,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习惯,“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解一下。
最后一个原则是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标。光说不做假把式,目标定得再大不做也是白搭。如果你急于看到进步,与其制定更大目标,不如把多余的精力投入超额完成任务上。相信我,目标小,成果丰硕的状态比反过来好多了。
还有27天就要迎来了2019年,过不了几天我们就会被朋友圈个人年终总结报告刷屏,当然一起的还有对新年的展望。如果你不想碌碌无为走过2019,微习惯值得你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