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五彩线扎辫子的人
走到布达拉宫,路上走着很多藏族的女人,黑黑的脸,黑黑的手,穿着藏族的袍子,手上拿着一把五彩的细线,看见我,笑咪咪的迎上来:“扎辫子吗?要扎辫子吗?很快的!”当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只是抱歉地向她摇摇手,然后她就转身找另外的人去了。当时没明白过来,继续沿着布达拉宫周边转,这样的藏族女人碰到很多,接着就明白了。
看着路边有女人坐在树底下,后面有一个穿着藏服的女人飞快扎着,五颜六色的绳子在头上扎出一根根细小的辫子,左边一些,右边一些。再看看路边的一些游客,散着好看的辫子,摆个pose,一副藏族姑娘的样子,很是好看。
我也渐渐被吸引了,也想着扎个好看的辫子,在布达拉宫前面留下藏族姑娘的模样,心里痒痒的。在第二天,我生日这天,终于如愿,在大昭寺的广场前,又遇到许多扎辫人,这次是我主动跟过去的,想多拍一些照片。
在广场的一个小弄堂里,有四五个扎辫人正在给游客扎辫,有个年轻的姑娘扎了满满一头,坐在小板凳上,脸上喜滋滋的,她大概也知道自己的美丽。站在边上有个年轻的男士,是男朋友吧,姑娘还希望她男朋友也扎上小辫子。这个子瘦小的年轻男士笑着看着女朋友,没有说话,也没有点头。“很漂亮呢!”我忍不住夸赞了,姑娘一脸开花,很有礼貌地向我说“谢谢”。
我也经不住诱惑,在前额扎了三只小辫子,点缀一下。扎辫子时,忍不住自拍一下,给自己留下念想――这一天我在拉萨大昭寺的小弄堂里扎了三只小辫子,是不是很有意思!
拿着转经筒的人
在布达拉宫后面是一个很大,很漂亮的公园,从这里看布达拉宫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层高于一层,这样连接着斜着向上叠加,到了最上面,白云和蓝天覆盖着屋顶,红色的瓦片远远看去都成黑色了,看起来就像白色的墙顶着黑色的瓦。
因为陌路,只能问路。看到一个拿着转经筒的藏人从身边走过,也许是对转经筒的敬畏,不敢前去问路,后面又来了四个人,看着应该是本地人,就前去询问。拉萨这边的人,因为紫外线强烈,脸都是黑黑的,很好认。拉萨人很热情,给我们说了很详细的布达拉宫领票地点。真是感谢,当我们要动身前往时,前面的那个转经筒的人停了下来,转身对我们说:“要顺时针走。”
“哦哦,好好,谢谢,谢谢!”我们赶紧双手合什,向他表示感谢。转经筒的人,嘴角往上一扬,转过身,摇起她的转经筒,嘴里念着经,向前走去。来到拉萨,就应该入乡随俗,我们转过身,也跟着转经筒的人,顺着顺手针方向走。
大昭寺前朝拜的人
西藏是一个佛教的圣地,在电视里,在电影里,在书里,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一直有这个烙印。
大昭寺主殿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是唐代文成公主从长安城带进西藏的。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在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前在塔尔寺看到过虔诚朝拜的人,双手合什,然后屈膝屈肘,双手,双脚,额头都碰地,翻掌,顶礼,在佛教致敬的九等仪式中,五体投地是最恭敬的礼拜方式,而且一般是对佛菩萨才礼拜。
天下着雨,磕长头的人好像没有知觉一样,一拜,一磕,都动作到位,没有丝毫的马虎,他们相信佛祖有灵,在天上看着,会知道他们的诚心。
人有信仰就不会干坏事,不管做什么,心里有底线,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做,分得清清楚楚。心里充实,这世界才变得可爱,才会充满生活的激情。这就是西藏,拉萨,藏民对我们的心灵冲击,这就是心灵之旅吧!
画唐卡的人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就算历经几百年的岁月,仍然色泽艳丽明亮。
唐卡店里三个唐卡人真正一丝不苟地绘制唐卡,一根根线条,一层层颜色,一个极细小的颜色过渡都要细细绘出来。我看着唐卡人用细细的毛笔,头尖尖的,蘸一下颜料,然后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背上调一下深浅,再在纸上上色,在我看起来差不多的颜色,唐卡人得多次调色,直到他看起来满意为止。这其中的时间和心思不知道要花多少?
我站在边上左看右看,晃来晃去,他们都纹丝不动,我像根本没有存在一样,认真仔细地描绘他们手上的唐卡,直到我发声,询问一张唐卡最少要多少时间完成?他们才抬头看了我一眼,简单地回答几个字:“好几个月。”然后又低头开始他们的描绘了。左边还有一个唐卡人,在用铅笔描着,不时用橡皮擦擦。我走到他身边,问他:“你在画什么?”小伙子抬起头,害羞地告诉我,他才开始学,在练习打底稿。但我看他的图,画的很精细,很好呀,这才算开始学,可以想象唐卡人对绘画要求有多高呀!
怪不得唐卡的价格不菲呀,一件件的都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