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柠檬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很久之前中了500万大奖的人现在生活幸福吗?
第三个问题,你认为被疾病缠身许多年的人生活幸福吗?
很显然,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一样的。
大家都能够对自己现在生活的幸福感做出较为正确的评判,并且认为中奖者生活会更幸福,疾病缠身者的幸福感会比其他人低很多。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有人就做过这样的实验,最后的结果是中奖者的幸福感没有大家想象中高,疾病者的幸福感也没有大家想象中低。这是为什么呢?
1.
事实上,这属于一种适应性偏见,说的是人们常常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
放在上面的例子里来说,就是大家低估了疾病者对苦难的适应能力,又高估了中奖者愉快的时长,这都是适应性给大家带来的影响。
产生适应性偏见的原因,在柠檬看来,有两点:
第一,在我们内心深处,认为好的事情能够延长我们的快乐感受。
比如你突然间被升职加薪,一定会感到惊喜,兴奋,可是你仔细想一想,一两个月后,等你的职位、工资再次稳定下来的时候,你还会持续着一开始的愉快吗?恐怕早就已经适应了这职位与薪资了,甚至已经开始产生新的不满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觉的产生,影响了我们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的存在,我们决策会更注重看起来能够给我们带来持久快乐的事,可实际上,那都只是暂时的。
2.
第二,我们低估了自己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
我们遇到过很多失恋后要死要活的男女,天天喊着“没了你我以后该怎么办?我离不开你”,可最后还不是熬过了那一阵,对过去淡然了。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生活也并不会因为谁而无法继续,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撑不过去,可实际上,适应性的存在就注定了我们会度过重重苦难艰险。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精神方面,我们对物质的东西会更具有适应性。
说完了适应性偏见的原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么多的事竟然都与此相关,当然了,也有我们难以适应的东西,比如一些极端的变化,或者是跟其他人的比较。
就像一个人原先住着100平米的房子,突然让他搬去30平米的地方,能适应得了吗?别人都开着宝马,你却蹬着自行车,心里难受吗?隔壁装修的声音一阵阵的,断断续续,心里难道不会感到烦躁吗?这些,就是我们难以适应的东西。
3.
所以,适应性偏见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柠檬来帮大家理一理。
前面我们有提到决策的问题,因为适应性,我们的决策缺乏了理性因素,我们过多地预估了升职加薪带来的快乐时光,过多地关注了充满适应性的物质方面;相反的,我们可以试着去考虑一些不易产生适应性的方面。
比如,在获得物质奖励与旅游之间选择的时候,考虑物质与精神,显然旅游属于精神上的享受,虽然回来就代表着结束,但过程是在变化着的,过后回忆起来,依旧会感到快乐,而物质奖励太容易被抛到脑后,甚至还会有买完就放在一边积灰再不见天日的情况。
决策时候多想一想,我们没那么容易被不利因素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