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疾病必然有不同于它病而只属于自己的特点,同一种疾病必然又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个体体质、环境、心态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辨治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与之密切联系的环境、心态等各自特点的。
岳美中岳老是认同并倡导中医要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这一点和当下中医的主流是相背的,不过我也认为辨证论治不能和西医的辨病混淆,否则中医难免随西医而不能独立辨证,那样,中医也就成凭仪器开方的西医了。
但岳老的思想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毕竟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呀!
我这一次就深刻领会到这一点。
虽说老父亲年后与年前相比较在疾病的症状反应上的确有较大的改善,但每次发作的时候仍然痛不欲生甚至有频死感,而发作多数在夜间,所以自出院到一个月症状基本解除前夜晚我几乎是不能睡觉的,一是要煎药灌药以求缓解症状,再一个要密切观察以验证之前的判断,同时为接下来的诊治寻求依据,在这个时候,反正我心里有事也睡不安稳,索性就或翻书或上网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刚开始打开手机界面,肺纤维化这块不是广告就是西医的无奈,有几个中医辨证论治的,和我之前所采用的方法一样,常规的于我没多少借鉴价值,而突破点到底在哪儿呢?
于是查阅名老中医辨治肺纤维化经验,在诸多有关文章中,名老中医周平安教授的经验有新意,但阴伤血瘀的理论又不符合父亲的病机,这又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忽然想起十几年前初学中医时,在伯父家看过的清朝名医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由此想到了他的名方——血府逐瘀汤。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上网查阅有关血府逐瘀汤是否可以辨治肺纤维化的文章,这下可让我捞到“宝贝”了,不但可以治,而且还有一大堆理论依据呢。
父亲唇掌发钳,这就是中医辨证瘀血的依据,而且他还完全符合气虚血瘀的辨证指征,于是我便处以血府逐瘀汤稍加化裁,想不到服后效果还可以,继服了一个多月,症状就基本控制住了,只是人还极虚弱,于是依据补五还阳汤意黄芪精五份血府逐瘀丸一份以作善后。
其间在拼多多买了《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这几本书。
读之令人大开眼界!
附:血府逐瘀汤化裁方
当归30g、丹参30g、桃仁(炒)15g、红花15g、川芎30g、赤芍25g、牛膝3g、桔梗30g、黄芪30g、枳实15g、炙甘草6g、半夏(制)30g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