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女,37岁。以牙痛,口不能张2年多来诊。
19岁时智齿萌出,周围牙龈红肿疼痛,口腔科以智齿冠周炎治疗好转,后又时有发作而治疗尚可控制。
数年前开始持续发作,经不断用抗生素等治疗,仅稍有减轻,而肿痛从未完全消退。
期间不断延请中医治疗,先后用玉女煎、清胃散、防风通圣散类治疗,亦无效果。
无奈时口腔科以智齿位置倒长,将患齿拔除。患齿拔除后,症状逐步好转,且消失了一段时间。
不料后来又长出一颗新牙,导致前症复发。除中西医常规治疗外,痛甚时依靠局部封闭,使疼痛暂时缓解。
在这样的过程中,症状不断加重,牙龈时常溢脓,口张开度受限不断加重,渐致口不能张,口腔科不仅因其严重慢性感染,也因其肌痉挛强直,对再度斜倒萌出之畸齿无法拔除。患者在极度痛苦时来我处求治。
患者神情萎顿,面色少华。口不能张,以压舌板助开,仅能张至容下筷子之度,再稍压即疼痛难忍,而摇头拒绝。
用棉签伸入,刚触到左下智齿部即疼痛不已,根本无法看到口腔情况。
患者家属介绍,近几月来已完全不能进干食入口,每日只以稀粥及汤类维持,已不能发出稍大声音,只能轻微断续说话。脉迟,舌象不能查看。
这是一例辨病易而辨证难的患者。
病是牙咬痈,后又继发了牙痈等疾,即西医之由智牙冠周炎继发根尖脓肿等。但为什么中西医叠治不效,且病情发展到言语、进食都严重困难的地步了呢?
这除了病者素体的特殊性,如畸牙取后又长同样畸牙等情况外,医者的思维禁锢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辨证常规认为牙咬痛、牙痈均因热毒蕴结于真牙处。
因而火热内炽,上攻真牙,血败肉腐是其主要病机,所应当采用的当然是清泄内热、败火解毒之类的治法了。
而正是僵化思维下的教条化认识导致了长期治疗的失败。
我在辨证时却注意了几点:
第一,患者以畏于剧痛而口完全不能开为突出主症;
第二,久经苦寒清泄治疗,不仅不效反而不断加重;
第三,面色少华,神疲萎顿而无半点火热之象;
第四,撬口细察时无明显之熏人口臭;
第五,脉迟。
据此,一可排除热毒内蕴,二符合寒性收引、寒凝痛剧的病理特征。
因此,将其病机辨为:寒凝经络,拘急收引。
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10g,炮附片30g,北细辛12g,地龙10g,蜂房10g,生地黄30g,白附子10g,川牛膝10g,石膏30g,麦冬12g,羌活10g,全蝎10g(冲)。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3剂,口能稍张,疼痛明显减轻。原方再服3剂后,即能张口随意进食,语言恢复正常。
患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自行停药。
4个月后再次来诊,云此间仅短暂小发2次,均较轻微,不似原来长期日夜不断之疼痛和口不能张。
这一现象再度反证了辨证的正确。
患者阳气虚弱,稍受风寒,未彻底痊愈之经络即会立即收引挛急而症作,但终因自身已可动员的力量推运经气,将所受之风寒驱除,故又可自行缓解。
再给原方5剂,以图巩固。以上两例病患就治疗方法而论,都是采用了直决病所、单刀直入的治法。
而在临床辨证时,又是因为采用了全息思维法才使单刀直入法得以采用。
所谓“全息”,是反映物体在空间存在时的整个情况的全部信息。全息思维,即通过对事物的某点信息的掌握和剖析,以获得其总体情况的一种思维方法。
如临床“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少阳病但见一证便是”等,就是运用全息思维以把握病情的典型。
本文所举两案,案一,通过毒气伤肺这个单一致病信息,不仅清楚地认识了看似全无关联的各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对虚证却遣用攻逐痰火的礞石滚痰丸提供了使用决心和勇气。
案二则通过剧痛、口不能张这个信息,辨识了患者的“寒”性病理本质,因而才有了一反常规的温经逐寒治法的使用。
这里,“剧痛”这一特征性信息,是将我们引入本患属寒凝经络,拘急收引这一“全息”认识的关键。
显然,两例都是通过全息思维获得正确的病机认识后,才敢于采用单刀直入治法的。
没有对单个信息的敏锐捕捉和深入认识,就不能进入全息认识的视野,而欲求进入全息视野,必须依靠随时注意采用全息思维。
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因为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常常会漫无目的地围绕着这个问题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使一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使一个大问题变成了多个大问题。
其实,如果采用全息思维法,集中寻找和研究最能反映问题实质的某一点信息,再由这一信息扩展开来,纵横查看,则会使该问题众多看似无关甚或相矛盾的信息反映皆获得逻辑归属,从而深入认识到问题的整体和实质,并可随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谓“落一叶而知秋意”,是说全息认识能以最为简洁的方法把握外在世界。
而所谓“一滴血而见全身”,则是说全息认识能以最为简单的办法了解人体内在变化。
可见,全息法是我们认识事物和临床诊断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而遗憾的是,全息思维法却不是每个临床医者都会采用的。
因而才有了固守教条,漫无重心,心无定见,对特征性信息视而不见等情况的发生。
疑难病症病情的复杂性,现象的虚假性,症状属性的矛盾性和个体的特殊性,十分需要通过全息思维加以辨析和把握。
因此,面对这类患者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思维方法的采用。
1、当我们感受到被拒绝,而和对方保持距离时,对方很可能体验着同样的感觉。
我们互相镜映着对方,在孤独和恐惧中同时摇摆。
2、捷径当然还是有的。
但是到了最后,用来傍身的,一定是那些没有捷径的、让我们耗费无数心血、千辛万苦去学习、去磨炼,才能得到的东西。
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智力、财力越多,这个准入门槛就越高。
别人没办法进来,那就是你独有的优势。
3、尤其警惕那些一上来就格外亲密的人。
因为这是反人性的,他要么是在假装,要么是有什么目的。
就算他没什么坏心思,你也不要太把这份热情,当成纯真的友谊,看看就完了。
4、有些人说话一半留一半,很容易误人子弟。
比如【富贵险中求】这句,有一些人只说这么一半,就导致很多人只知道这半句话,就这半句还到处拿出去说。
而他不知道的是,这话还藏着下半段,并且后面才是重中之重。
完整的这话其实是: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稳扎稳打,别什么人家一句什么富贵险中求你就轻易的信了。
等最后全盘皆输时,懊悔都来不及。
5、《夏目友人帐》中有句话:
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
成熟应该是变得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成长是自己披上盔甲,抵御着现实的风雨,风雨会磨平我们的锋利棱角,却不会袭击我们的温柔善良。
当我们看到许多人的冷酷、刻薄,我们一定讨厌,一定不喜欢这样的人。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喜欢,那我们需要做的,并非改变他人,而是提醒自己,不能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如同那句话:永远不能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世界无情,我们不无情,世界冷漠,那也是世界的事情。
世界,还是需要温柔的晚风、温柔的话语。
愿我们,温润岁月,执着善良。
男,73岁。
气喘1个月。
2022.02.06初诊:
患者诉1个月前出现气喘,咳嗽,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我院治疗后,症状好转。
但是依然气喘,夜间为甚,不咳嗽,无痰,无发热,无鼻塞流涕,无打喷嚏,口干不欲饮,口不苦,纳可,大便正常,睡眠欠佳,右关弦,左沉细,舌胖大暗,苔黄,唇暗。
中医辨证:
太阴病夹饮夹瘀。
拟方:
茯苓30g,桂枝15g,苍术20g,炙甘草10g,薏苡仁45g,苦杏仁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5g,中药3付,每天一剂,冲服(煎法),口服。
2022.02.10二诊:
气喘减轻,无咳嗽,无口干,能入睡,脉沉细,舌胖大,水滑,苔黄腻,浊。
拟方:
炒附片15g先煮1小时,干姜15g,炙甘草10g,桂枝10g,燀苦杏仁10g,姜半夏20g,细辛9g,赤芍15g,茯苓30g,白术20g,五味子10g,紫苏子10g,炒莱菔子15g,中药7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按语:
一诊拟方:
苓桂术甘汤合桂枝茯苓丸加薏苡仁、杏仁。
患者主要症状为气喘、口干不欲饮、睡眠欠佳。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气喘的成因,患者舌胖大,右关弦,口干不欲饮这些表现都提示着中焦脾胃气机的失常。
从而导致了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脾为土,肺为金,脾土为母,肺金为子,母病及子,故喘由此生。
其次,患者气喘是夜间为甚,兼见胖大舌,左脉沉细,提示阳气的不足,夜间阳气随大自然内收,机体正气更无力抗邪,邪盛正虚,故夜间喘更甚。
综上,在六经辨证体系中,证属太阴病。
方选苓桂术甘汤合桂枝茯苓丸,因患者唇暗,舌苔黄,口干不欲饮,脉弦等表现,都是水饮日久化瘀化热之象,故合桂枝茯苓丸方。
按照以往我可能会选择小青龙汤这首治疗外寒内饮的方,老师用苓桂术甘汤治喘为我们拓展了新思路。
这里桂枝的用意并不是解表,而是患者中阳不足,水气上逆,桂枝可以平冲降逆,这是抓住了苓桂术甘汤的主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方中桂枝温通阳气、平冲降逆;
茯苓、苍术、炙甘草利水、补中、除湿;
又辅予薏苡仁健脾、杏仁平喘,一升一降,使“身体的圆圈”得以运转。
桂枝茯苓丸临床中的运用广泛,六经辨证证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的一首方。
不仅仅能用于妇人癥病,还能用于瘀血引起的各种疾病,方中桃仁、丹皮化瘀;
赤芍养血和血;
桂枝温通血脉,更助化瘀;
血不利则为水,故用茯苓利水。
另外,“少腹急结”也是使用桂枝茯苓丸的一大特征,此类病人腹诊的时候往往脐周有压痛,有抵触感,也有可能摸到条索状的东西,这些就是瘀血,是有形的病理产物,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桂枝茯苓丸方证绝对不仅限于少腹。
正所谓旧血不去新血不来,桂枝茯苓丸称得上是活血第一方。
二诊拟方:虚化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茯苓、白术。
按语:二诊患者症状减轻,拟方有效。
又考虑患者脉沉细,舌胖大,水滑,故六经辨证为太阴病,水饮上冲。
同时患者除了苔黄、浊,并无其他明显热象,表明苔黄为水饮郁而化热所致,故我们医者辨证是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现象,我们需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里的“标”是两诊都见的舌苔黄,“本”是中焦脾胃运化的失常,导致水湿、痰饮瘀积化热,故我们治疗的是病人的中焦,而不是盲目的清热。
现患者正气不足,阳气虚,若单用小青龙汤会耗伤正气,故加四逆汤温阳固本,形成了虚化小青龙汤。
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仍见气喘故予三子养亲汤、茯苓、白术以助降肺气,健脾利水。
总结:患者初诊睡眠欠佳,但并没有用到安神的药,而是随证治之,当“身体的圆圈”能够转起来了,表明阴阳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百病自消。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虽然都为太阳太阴合病的一首方,但又不尽相同,临床辨证应加以鉴别。
咳喘还可以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单味的药,除了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还可加紫苑、冬花,贝母等以助药力。
老师常教我们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这需要我们了解每首方背后的病机,而这些病机,正是六经辨证体系里所蕴含的“八纲”。
林佳明点评:本文为广东19岐黄班何俊毅师弟跟诊总结,通过随访患者气喘目前未在发作,行文流畅,对中医有自己独特理解,同时运用经方纯中医治疗喘证有独特的疗效,胡老先生就有用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案例,基于中医辨证思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