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深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上可以有高下之分,但情感上却不应厚此薄彼。用自己认同的方式表达深挚,这是人之常情,没有谁会用表达恨意的方式去爱一个人。
我一直没有和父母确立过朋友关系,感觉他们从来没有理解过我的感受,所以少年时代的烦恼,要么自己苦苦消化,要么从书中寻找答案。虽然殊途同归,但心里不能说没有缺憾。因此,我特别希望能够和女儿们成为朋友,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在合适的时候分享给她们,让她们能够从中有所启发,也从父亲身上获得一点精神力量。仅有知识,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精神饱满的人。
经常看到有的书上批评,人总是对家人过于苛刻,却对外人礼貌有加,应该待家人如外人。起初,我非常认同,并决定亲身实践。后来,我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但总结下来,并不是因为我的态度变得礼貌有加,而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需要,理解了他们的需要,并做出了积极回应。虽然有时也会爆发冲突,但我们并不会把它们理解成暴力,它们既是情绪的正常表达,也是彼此在意的一种体现,更是我们探索方案的一种方式。对家人如外人如果合理,何以老夫老妻彼此握住的手,却如同自己左手握右手一般?内外始终有别,不可混为一谈。
礼貌和默杀有相通之处,它们不是懦弱的表现,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因外界的环境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礼貌和沉默不过是一堵墙罢了,替我们挡住了外界的纷纷扰扰,只有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有精力做好自己该做的。由此可见,两者既是做人的内涵修养,也是做事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