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昨天写的,内容是今日编辑的。关于这个主题我也想了很久了,也困惑了很久。我试图去找到最正确的家庭关系,但是没有人告诉我标准答案。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家庭也有一千种相处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好坏不供别人评说。
我也曾多次说过,我最大的软肋即是父母。倒不是他们于我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而是总感觉对不起他们,对,从来都是我对不起他们,可能他们也这样想吧。我现在想想,我可能是太希望得到他们的关注与表扬,以至于在他们面前都表现的非常真实和玻璃心。毕竟是家啊,家都不能成为避风港,那还有哪里能获得温暖与安全感?
我还说过,我并不知道家中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谁。有人就会疑惑了,当然是父母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隔代亲。嗯,但我不觉得。我爸妈可能就知道我喜欢吃鱼,但爷爷奶奶还知道我不喜欢油腻、喜欢吃剩菜,不过这样一总结感觉也没人了解我,甚至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我爸妈的教育方式,我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一言不合上棍棒,好言相劝未果就怒吼。所以我现在只要听到他们大声说话我就心虚,赶紧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毕竟一有错就被喊“十几岁的死娃子还不知道艰难辛苦……”“死lia wan er(方言:女孩子的意思)饭都不做……我小时候七八岁就……”“这么大的娃子天天抱着手机看,也不知道学习搞的咋样,读书不行,一个劲玩手机……”一开始听这种话会很伤心,后来我也就无所谓了,对,我的存在就是个错误呗,等我工作了我就离得远远的,绝对不回家。
每次我只要反驳他训斥我的语言,他就会说,”死走“,呵,我倒是想走啊,我真的很想走,我感觉在这种氛围的家庭里再多待几年我都要有抑郁症了。我现在都能想象他知道我有抑郁症的反应,“死娃子天天看手机不好好学习……”,除了他没有人说正确的,我知道,反正他也是这样想的。
他希望我有好成绩,就只是希望而已,半分努力都不会做。奶奶有一次说,别人家的妈妈辞了职陪女儿高考,无微不至,女儿考了六百多分……说实话,我很羡慕。不过羡慕的不是六百多分,而是有个无比周到的妈妈。难道别人家女儿不想玩手机不想偷会儿懒吗?但是妈妈一直陪着,玩一会儿都会觉得愧疚吧?我不说如果我妈陪我我会怎么样,那都是假的,我妈跟别人妈也不一样。但是我真的蛮羡慕的,我也不是真的不上进无所求,只是需要陪伴,希望有个人在那些迷茫懈怠的日子里提点我。
不过,他们给了我基本上所有的的金钱支持,但是钱也成为他们威胁我的最好方式。只要有什么冲突就会说,你也不看看你花了我多少钱、那我不给你钱了,你走。感觉蛮没有意思的。
有好有坏吧。老师评论,开学好好学他教的课,一定要考过,我理解为好好学习与父母交流这门课,还好回复没出问题,要不然就尴尬了。嗯,新学期,希望我在所有的方面都越来越好,也学着听爸妈的话吧,把所有的训斥都当成别样的爱,学着接受,嗯,改变不了他们就改变我自己。小汤圆加油。
日常期待课表,啊啊啊啊啊,赶紧开学吧,让我忙碌起来,别老想有的没的。
再写一点给我自己看……其实他们还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菜有啥子吃头气”“正经事不搞看啥电影,看个鬼的电影”诸如此类,在家我基本上不会出去和朋友吃饭。有时候,好好说很容易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弄得那么麻烦。我不觉得我没有错,但是,应该不是错的最多的那一个。
我还有一个疑问,既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你要考多少分、考什么学校、选什么职业,那孩子是不是也可以要求父母拿多少年薪、买什么房子?要是父母说你凭什么要求我,我是你爸/妈,那孩子可不可以反驳,那你为什么不给我做示范?这个假设大概很难实现吧,爸妈可能大喊着“大逆不道”还要说“你是想气死我你才高兴是吧?”但是我没有,我没有想气死任何人,只是就事论事,说理罢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当不能接受对方的想法时,下意识会认为对方是错的。但是究竟谁对谁错,又有谁能评判?这我也不知道。
你们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这个和第一次做部长、主席之类的不同,关系会更紧密,也会更复杂。烦恼起来更头疼,快乐起来更纯粹。
显然我现在感受到的是无休止还无法言明的痛苦。自杀是没想过的,解决问题更没想过。其实更多时候我都在思考,别人说的“家长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有没有道理,后来我发现,没毛病。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想想自己长大了和爸妈一个样就觉得蛮可怕,要是真的有哪个家伙瞎了眼喜欢我还要跟我结婚,我还不要脸地答应了,岂不是又祸害了别人。不过话说回来,只有一样的才会聚在一起,说不好我遇见了比自己更垃圾的人,还继续祸害孩子。接下来还不知道又要祸害谁家人……越想越觉得家庭是个大问题啊,总感觉自己没办法解决。我是可以云淡风轻啊,但是云淡风轻就代表没有事情发生了吗?尤其是我妈说的“妹妹现在还在挨打”,我还在想是不是因为我她才挨打,但是明显我不是主要原因,她要是少看电视完成每日诗歌背诵任务,怎么会有这一出?
那就把所有的错误归结于我,我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人,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