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学习定义成看过、听过、记过、知道过、了解过时,你的学习其实是无效的,也就是说你也许只是假装在学习而已。
同时在摄影行业里也是一样的,你要想拍好一个宣传片,或者是一个视频。你光是安安快门,找找角度拍拍照片。这些都是无效而且盲目的。
根据不同的场景,搭配不同的拍摄手法,现场布置,效果会比一味的按照书本里面,或者是原先安排的计划去做要好很多,再加上天气的多元化,要根据实时情况选择不同的拍摄手法。
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工作原因来北京学习三个月,在这期间,他把北京的大街小巷市井胡同溜达了个遍,临走的时候,感慨地对我说,“唉,北京就是北京,文化层次就是不一样,不管是开出租拉活儿的的哥,还是超市的小老板,抑或是胡同口遛鸟的大爷,随便叫出个人就能把你侃晕,所谓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国内海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啊……”
听他说完,我瞬间脑补了那些提笼遛鸟的胡同大爷们的画面,愤慨激昂,甩着京片子,胸怀宇宙,指点江山,从英国脱欧到川普上台再到三胖玩导弹…,也是,不把你侃晕也怪了。
我跟他说,下次你可以试试,接着他们的话题连续问三个为什么,然后再看看他们怎么说?
哥们儿一脸狐疑,“是啊,这个我倒没有试过。下次可以试试。”
我忍俊不禁,以我对大爷们的了解,不出两个问题,这哥们儿准得被恼羞成怒的大爷们怼回去。
信息碎片化的年代,信息的获取似乎比喝水吃饭来得还容易,你以为你看过听过知道过,你就是懂了会了精通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查理·芒格的故事叫:普朗克的司机——这个故事进入我国后,在流传中被篡改成了爱因斯坦的司机。因为许多中国人不知道啥叫普朗克,但都知道爱因斯坦。
普朗克的成就,并不亚于爱因斯坦,他是1918年的诺贝物理奖获得者。
普朗克获奖以后,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学府及社交场合,演讲他的理论。讲了段时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听得熟烂。就对他说:教授呀,你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动的。我都听熟了,这样吧,下次到慕尼黑,就让我替你讲吧,你也歇一歇。”
在演讲台上,司机果然一字不漏地背出演说词,而且还相当流利。当他走下演讲台,不想被一位教授拦住,请教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司机连听都没有听过,根本无法回答,可他灵机一动,毫不在意的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连我的司机也能回答!”
普朗克听了,立即上前来回答,教授听得心服口服。在归途中,司机对他说:“事实证明,我说的只是“知道”而已,您说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不管是北京胡同口的大爷也好还是普朗克的司机也罢,他们只是信息的搬运工而已。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也跟他们一样,每天拿着手机,抱着电脑,看似勤奋刻苦,其实却掉入无效学习的陷阱。
以为上面的故事跟学摄影没有什么关联,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对于学习而言,讲究的是因势利导。同样的故事在摄影界可没少发生,如果对摄影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我们公司官网,保证能够少走很多弯路。深圳顶加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