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实词,今天先乱弹琴一会儿。我的教材一般人看不起,尤其是那些老师教授,但可以说句难听的,他们的文学知识够呛。如,你点开百度搜索,就可以知道了,语文教材的回答很混乱。我记得,看过吕淑湘的书,就“趋向动词”一讲,他还是糊里糊涂,说不明白。我到图书馆去,看到很多关于“趋向动词”的书籍。只要是教师就可以出版。乱糟糟一片。
我就有关“趋向动词”,简单介绍一下:
所谓趋向动词,实际上就是“人不动思想在动”。如,他想起来却动弹不得。
虽然句式中有“起来”的趋向动词,其实质并没有起来。他(主语)想(谓语)起来却动弹不得(补语)。
想,意向动词;起来,“形态副词”。
想起来,就是没起来!
又如,团结起来,其意思就是还没团结。
所以,趋向动词分为两层意思,一,意向性:意识上的反应反映。二,形象性:对原有状态的否定。
《毕业歌》里有句歌词,“同学们大家起来,”
说明大家没起来。趋向动词作谓语,提醒提醒。说明有人在鼓动。形象性!
他想说总于没说出来。这里的“说”,不再是动词,而是趋向动词,心里意向的,意向性!
人家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我却三言两语地解决了,这是砸人饭碗的节奏啊!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2014年北京,我孙女波波突然想起成考了,时间已经是8月中旬,她在网上核实10月10日考试。赶紧报名,买书,一本正经地复习起来。
说实在话,我很开心也很有把握。语文,波波绝对没问题;外语有一定的基础;数学瞎猜猜也可以弄几分;历史地理,我来辅导,忙得不可开交。结果,与书上面的东西,没有丝毫关系。哈哈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以后,不买书了,一样上课。点赞!
让我说真话,我看到法律系的教材,有什么感想吗?把很多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化。硬生生地往马xx主义上套。其实,老马的36卷书籍很少提到社会法律问题,他是一个法盲的经济学家;物质化的唯物主义者;一个纯粹的杯具。
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语法修辞都无法理解的人,外语对他来说只是“闲扯”。下面我要讲的是“虚词”:
虚词:只能在句子中才会有作用和意义的词。虚,就是在句子外傻眼了,没有实际意义了。
1,副词~说起来是副词,其实是对句子的成份的有机补充与修饰。
下面这句话就是现在语文教材的解释,不全面。其实,很多副词可以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为了读者有所借鉴,还得用一用。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再说,句子的长短不是由文字决定的,而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如,哲学著作里,所有的逻辑思维、哲学思维、科学思维的写作,完全就是如何正确地科学地运用好副词的功能与作用是分不开的。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在语法修辞里,最难的部分也就是“副词”。你把副词用好了,你的文学水平肯定是一流的。因此,别绝对化。
明天,我们说一说副词与实词的连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