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P50-69,第11篇《用典力》,第12篇《名词力》,第13篇《去形容词力》,第14篇《镜头力》
11.用典力
拿“类似”的神话典故来引用,文章会变得很迷人,而且一些学说也会更有趣。典故和类似的内容相融合,文字变为更典雅的互文。强化主题,并带给读者知性的喜悦。
作者举例是希腊神话伊卡洛斯的翅膀,故事很美,像神话力。
其他“神话典故比如教育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来着希腊神话。
典故有很多类型,时事典、成语典、历史典、文学典、故事典、神话典等。文典,事典。
把平时生活、阅读、电影等,依主题记录下来。
用典要适度,南北朝骈文就是反例。
12.名词力
相比缺乏想象力的俗烂形容词,名词可以带来画面感,刺激见闻者的五官。
方文山总结,宋词之美就在于用名词堆叠画面感。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方文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名词要挑选“精确”,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余秀华“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13.去形容词力
好的作家是意象的魔术师,例如《红楼梦》《红玫瑰与白玫瑰》关于女孩出嫁前后的反差表述。
文中指导学生句子改写的方法非常赞!:
A同学,我看到人行道上被吐掉的口香糖,给我“孤单”的感觉。
B同学,在风中飞舞的枯叶给我“可怜”的感觉。
用“微物名词”取代习惯的形容词:
A同学,失恋后,我感觉像人行道上被吐掉的口香糖。
B同学,上高中后,离开了以前的死党,我成了风中飞舞的枯叶。
继续拆解“意象心智图”,句子再进化一次:
A同学,失恋后,我是被你吐掉的口香糖,失去了曾经的甜味,现在一身黑,瘫在人行道上,任所有路过的鞋底踩踏。
B同学,上高中后,离开了以前的死党,我成了秋风中飞舞的枯叶,失去曾经的翠绿。过往朋友的叶脉,在分手的季节中断裂。
但是这种创作很容易腻烦和词穷,要不断观察生活,收集素材(微名词)才能有源头活水,无尽灵感。
14.镜头力
物愈小,愈动人,就从远景、近景,拉到特写。镜头愈拉愈近,也愈能扣住读者的心。
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全文之“眼”。
窗外的天空冲进来
把我压进河底
头上漂着皮夹中,全家福
照片中的笑声想唤醒我
但我却无力抬头…
每个好的书写者都擅长经营镜头。《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