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你看到孩子因为玩耍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时候,怕麻烦的你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脏小孩。”
当孩子不愿与别的孩子分享心爱的玩具的时候,碍于面子的你对孩子说:“你好小气。”
当孩子不愿意主动跟客人打招呼的时候,尴尬的你对孩子说:“你真是个没礼貌的孩子。”
当你看到孩子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很生气的你对孩子吼:“你真是懒鬼!从不收拾房间!”
当你看到孩子因为磨磨蹭蹭导致上学迟到的时候,不耐烦的你对孩子喊:“你总是这么磨蹭。”
......
你也许会说:有问题吗?大家不都是这么“教”孩子的吗?
02
请先读以下这首诗歌,或许你能明白些什么.....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
他是个懒惰的人,
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之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
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
他是个愚蠢的孩子,
还是他懂得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
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之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
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03
“你真小气”、“你是个脏小孩”、“你真是个没礼貌的孩子”、“你总是磨蹭”、“你从不收拾房间”这些表达的是你对孩子个人的负面评价,而不是客观地去描述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把观察的事实和评价孩子个人混为一谈的做法是非常不恰当的,而且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因为孩子经常听到这些话,会无形中给自己贴上了可怕的负面标签,孩子会习得性地认为“我就是妈妈眼中的小气包、懒鬼,没礼貌的孩子,我做事就是磨蹭,我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学会的是否定自己,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丧失自信,甚至自暴自弃。
所以我们应该及时自我反省,自觉避免使用那些能够导致怨恨和厌恶的言辞及评论。
04
有效的沟通 ,不主张下绝对化的结论,应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也就是说有效的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敏锐地发现自己是观察而不是评论呢?
我来给你支招:“3s" 觉察法。
See it (看出问题)
第一步,调整情绪,及时反问自己:“我说的是我所观察的还是我想评论的?”
Say it(说出问题) 第二步,举出2个亲眼看到的或可论证的例子。
Solve it(解决问题) 第三步,请将描述用纸和笔再写1遍,确认描述的是否观察。
经过这三步以后,你已经冷静下来,能清楚地意识到你该如何描述,才能获得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