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4月开始日更以来,似乎就没怎么看过微信的“朋友圈”。
“朋友圈”几乎成了微信的专属名词,依托微信庞大的即时通讯用户,它渐渐变成了一个传播和展现自我的渠道。微信刚刚推出,是没有朋友圈的功能的,而当这个功能发布不久,一下子火遍了整个社交领域,大大满足了微信用户各种潜在的心理需求,很多人每天不刷几条朋友圈都会有一种空虚感。不得不惊叹有微信教父之称的张小龙所具备的敏锐洞察力和超强的产品设计能力。
然而,每个产品都有它生命周期,随着微信产品霸占了10年即时通讯霸主低位之后,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即时通讯这个最基本的刚需功能之外,微信中其他的一些功能,包括朋友圈在内,用户停留时长和使用频率正在被新兴的各种专业APP蚕食着。
就我个人而言,之前很少发朋友圈,只是浏览而已。这个功能对我的价值是,一方面了解一下朋友的近况和动态,另一方面读一下朋友分享的比较有深度的文章。但是从微商兴起之后,朋友圈似乎就变味了,从之前的“各种晒”转成了“各种卖”,既有非常直白的产品推荐,也有软文形式的广告宣传。尽管我的朋友圈里卖产品的朋友数量不多,但他们的“执着”和“坚韧”几乎很快霸占了屏幕,每次不发个五条、十条,显得自己很不“专业”。此外,还有那些晒美食、晒旅游、晒娃、晒运动、晒各种打卡乃至碎碎念、求点赞的朋友也不在少数,想找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或有深度的原创原来越难了。
我曾一度怀疑是我堕落了还是属于交友不慎,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感觉是大家对朋友圈的定位和使用习惯变了,很多人都把朋友圈当做了一个推广、宣传的媒介,大有往广告专版方向发展的趋势,让人不得不有些唏嘘。
今年,我偶遇简书,进驻后并坚持日更,占据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于是,我更加疏远微信的“朋友圈”了。在简书里,我不仅能找到很多我希望看到的文章,也见识了许多写作大咖,他们有思想、有知识、有内涵,还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文字功底,短短几个月,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在简书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给予我很多有益的帮助。而且简书里和微信朋友圈最大的不同在于,彼此之间通过以文会友,尽管都不曾谋面,但感觉像老朋友那样熟悉和了解,沟通没有太多的障碍,可以围绕文章主题展开有深度的讨论,而不仅仅是“点赞离开”的那种礼貌性的交往。
简书,既给了我表达的空间,也给予了我需要的养分,还结识了很多心地善良、才华横溢的简友,藉此,感谢简书,感恩遇见。
我这算不算喜新厌旧呢?想了想,应该不是我变了,是原来的产品变质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