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里连续的几章都是在探讨如何为人处事。再到第二十四章总结,一条根本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6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行事通达。孔子说:“说话忠信,行事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都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算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如同看到‘忠信、笃敬’立在面前,坐车时如同看到‘忠信、笃敬’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行事通达。”子张就把这句话写在衣服的腰间大带上。
【解读】
有人问孔子,怎么样才能行事顺利?孔子就说,说话要言而有信,还有对人对事要敬重。
15.7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隐居起来韬光养晦。”
【解读】
这里描述了两种为人,一种就是很正直,不管是有道还是无道,都以直待人,其实是不够好的。还有一种就更智慧,有道的时候做官,无道的时候归隐。
15.8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能劝谏他却没有劝谏他,过失在你的为人。不能劝谏却劝谏了,过失在你的言语。智者既不会为人有过失,也不会言语有过失。”
【解读】
这里和前一章有关联,因为对人也是这样,能说的地方说了是做好事,不说就是不够热心。不能说的地方说了就是自取其辱。而像这里的聪明人,做到不容易啊。
15.9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因贪生怕死而违背仁的,只有舍生忘死来成就仁的。”
【解读】
这里是说对仁有追求的人,他们不会为了求生而违背仁,但有为了仁却不在乎性命的。这个要求很高啊。
15.10
【原文】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如何成就仁。孔子说:“工匠要顺利完成工作,就必须先磨利工具。生活在一个国家,去侍奉那些贤能的大夫,结交那些仁德的朋友,才能成就仁。”
【解读】
子贡问怎么做到仁,孔子说要选择合适的环境,选择贤明的领导,选择仁爱的朋友。
15.11
【原文】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
颜渊问怎样建设国家。孔子说:“使用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穿戴周朝的官帽,欣赏舜时的歌舞。禁止郑国的音乐,远离奸佞的小人。因为郑国的音乐淫糜,而奸佞的小人会祸国殃民。”
【解读】
这里在以礼治国吧。
15.12
【原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考量,就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解读】
不长远的去规划自己的人生,那眼前就会有各种小烦恼。那有哪些需要远虑呢?关于做什么样的人,怎么理财,选择什么事业等。
15.13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我没有见到有爱好德行超过美色的人啊。
【解读】
孔子感叹追求德行的人太少了啊。这里可以引申一下,仁是指某一刻的思想或行为,一个人可以这一会做到了仁,然后又做不到了。但是德却是一个结果性的状态,不能说他这会有德待会又没德。只有持续的做到了仁,一个人才能有真正的德。
15.14
【原文】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
孔子说:“藏文仲恐怕是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有贤能,却不举荐、使用他。”
【解读】这里的反面例子,就是这个人不是一个好领导,因为不想着提拔好官员。
15.15
【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严以律己,而又宽以待人的人,就能远离怨恨了。”
【解读】
和人相处中怎么能够减少怨恨呢?孔子就是教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但是对他人多包容。
15.16
【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就真不知道他们该怎么办了。”
【解读】
对那些不自问怎么办的人,孔子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因为需要自己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
15.17
【原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成天猪朋狗友,说话无关道义,行事好耍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办啊!”
【解读】
孔子从反面的角度去说哪些为人处事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话偏离道义,喜好小利小聪明。
15.18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凡事以义为本,以礼来推行,用谦逊的话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去完成。这真是君子啊!”
【解读】
那这里从正面的角度来讲,为人处事很好的就是君子了。也就是用义和礼作为指导。还能保持谦逊、诚信。
15.19
【原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解读】
这里继续讲君子的特征,就是只担心自己的实际能力,却不担心外在的虚名。
15.20
【原文】
子曰:“君子疾没(mò)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痛心疾首的是死后不被人称道。”
【解读】
那这里又是讲外在的名声,那君子就不希望去世之后名不副实。所以关键还是自己的“实”。
15.21
【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好义反求诸己,小人好利多求于人。”
【解读】
这里就是讲君子凡事从自身去考虑,看怎么来解决问题,从自身出发。而不像有的人只希望别人来帮助自己。
15.22
【原文】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自重而不与人争,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解读】
君子自重也不会与人争什么,也会合群却不拉帮结派。
15.23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会因某人话说得对就举荐他,也不会因某人品行差而不采纳他正确、有益的话。”
【解读】
君子不会只靠言语就推荐人,因为要看真实的人是怎么样的。不喜欢的人说的有道理也会采纳。
15.24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就能奉行终身的吗?”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
【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确是值得终身实践的啊。人性都是相通的,对别人做某些事的时候,反过来想想如果别人对我们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