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是万千普通家庭中的一个。爸爸是普普通通的爸爸,妈妈是普普通通的妈妈,孩子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出生在工厂大院,工厂和家属院骑自行车仅十分钟路程。家属院里学校、医院、粮店、食堂、澡堂、开水房……一应俱全。因为地处偏僻,家属院的设施又基本上能满足日常所有需要,所以上高中前,我都未离开过这里。我们那个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有名的“八大厂”之一,福利很好。夏天可以去厂里打冰凉的汽水,开水房一年四季都有热腾腾的开水,职工每人每月四张公共浴室澡票,父母们发的劳保用品足够一大家子洗洗涮涮的了。子弟学校的老师是父母的熟人,职工医院的医生是父母的熟人,粮店里称粮食的阿姨是父母的熟人,连澡堂门口收门票的都是父母的熟人。我们上下学哪还用家长送,忘拿书了趁课间就跑回家拿回来了。放学了把书包一扔就去院子里玩,三五成群地站在某一栋楼下喊同学的名字。高中时一位住在市区的同学路过我们这片生活区时说,你们这里好偏呀!我还懵懵懂懂的不以为然。
我小学和初中时算是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唯一发怵的就是写描写景色的作文。因为我连我们厂所处的这个郊区都很少出去,更别提外出旅游了。我很羡慕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她写了篇游崂山的作文,我记得她提到“清晨,踏着青石板路上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带着露水的青石板路就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景色。
因为效益好,所以这八个厂子之间通婚是很平常的事。我大姐的家离我家只有公交车一站地的距离,二姐家就在我们家对面的生活区。按照这个规律,我的婆家会不会是同一栋楼的啊!也不是没这个可能,初中的男同学里面,有我喜欢的。可谁能想到,我的爱情,居然在几百公里外的青岛!我也终于看到了最美的有着青石板路的崂山。
老公家是地道的农民,更准确的说,是渔民。公公在船务公司工作过。后来他为了工分回到农村,而他的同事们都吃上了公家饭。离开了船,我公公也拒绝了一个城里姑娘的追求。小嫚白净,脾气也好。公公说,可是人家是城里人呢,怎么能看上我这个农村来的!我见过公公年轻时的照片,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又有手艺,怎么配不上城里姑娘呢!公公回到乡下,娶了同是农村人的婆婆。年轻时的婆婆也很漂亮,温婉,而且能吃苦,只可惜不识字。那个年代庄户人家的女孩,有几个能去上学的?更何况,婆婆的父亲重男轻女。可公公并不在乎。也许,在挣工分吃饭的乡下,能干比识字更重要。
公公偶尔也会打趣婆婆的不识字。你是家里学历最高的一个!公公曾经当面夸过我。我高小毕业,你妈大字不识一个!哈哈哈!公公眉开眼笑。
想来公公还是满意这个新媳妇的,我刚嫁过去时说话低声细气的,身材也苗条。哼,把我们都给骗了!老公总是忿忿不平,你当时是装的吧!
至于谁骗的谁,谁追的谁,谁本想分手却被对方纠缠最后只好凑合过了,这个问题一直是我和老公的罗生门。
我的家人、同事、同学、朋友都没想到我会嫁给老公这样的人,我少女时的憧憬也是那种白白净净,斯斯文文黄磊型的。
老公也是放着本乡本土一大把上好的女子不娶,居然找了个外来的媳妇。
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不,上天的安排也要有人的争取在里面。
虽然嘴上不服输,但我心里知道,我这人优柔寡断,什么事都不争不抢,唯独在选老公上,我是主动的,坚定的,而且成功了!
按言情小说的套路安排,在爱情的甜蜜中,我们冲破外界重重阻力,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老公的工作是驻外,我们自打认识开始,就一直分处两地。这正给了我到别的城市看看的机会。多年来,我们给铁老大和通讯公司贡献了不少真金白银。直到孩子出生,这种情况也未改变。女儿从六个月时跟着姥姥生活在保定,三岁回到青岛。我在石家庄,老公在大连。六年后儿子出生,我们有了短暂的一家团圆的时光。六个月后儿子跟着奶奶回到青岛。我和老公带着女儿在石家庄。女儿要上小学了,我带着女儿、儿子回到青岛,老公继续留在石家庄。现在,儿子也上小学了,老公工作终于回到青岛,可依然会经常出差。
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听到的人总是感慨一句:不容易啊!
是啊,生活不容易。老公在外挣钱养家不容易,我独自带着孩子不容易,双方老人平时帮衬也不容易。可谁家的日子是容易的呢?平凡、辛劳、繁琐的日常中总有快乐闪烁其中。所谓有滋有味地生活,不就是在咂嘛这快乐的滋味吗!
我曾经站在楼道的窗口目送女儿上学去的背影。她走走停停,一会抬头看看树,一会低头系系鞋带,书包带有时还会滑落下来。我站在十六楼的窗口,没法喊,喊也帮不了她什么。我只能默默看着她的背影走远,变小,消失在路的尽头。儿子还时常粘在身边,搂着你的脖子。可我知道,我现在给他读的每一本书,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甚至是每一声训斥,每一个微笑,都是推他远离我的力量。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父母之爱,却是为了别离。
我的孩子终会离开家,成立他们的小家,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孩子如此,正如千千万万的父母当初离开他们的家一样。家是所有孩子飞翔的起点,也是所有孩子归来的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