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后,写了篇书评。说实在的,感觉像是硬生生憋出来的,书到用时方恨少,能力有限,实在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写比较好,写书评蛮烧脑的,书在手中,翻来覆去,毫无头绪。幸好,本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不耻学习。没有谁是生来就会写作的,不会写就看看别人怎么写,也许模仿着模仿着就会写了。
平时在教学中,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当做错了一道题时,不但要改正,更要分析做错这道题的原因,分析完后,再拿出这道题重做一遍。做透一道题比大量刷新题还要重要。
当我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写《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评时,我就从网上搜了许多这本书的书评,我也一定得分析透彻。今天看了许多书评,每篇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有写的好的,也有如我一样菜鸟级写的,有一篇我特别喜欢,读上去很自然,很舒服,但字里行间却能感受到作者很深的文字功底和很广的阅读面,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认同,今天就把这篇读后感来个“庖丁解牛”,看看TA是如何写书评的。
作者起先对村上春树很无感,后来买了村上的新作《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作者几乎喜欢一切村上喜欢的东西:Charlie Parker,威士忌还有美国文学。但是在村上春树所有的嗜好里,只有一样是作者不能享受,却又因此深深佩服的,那就是跑步。为什么村上几十年如一日的跑步?为了专注力和持续力。因为职业作家似乎是自由的,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作息时间,但这恰恰是一般作家最大的陷阱,因为这种状态很容易使你丧失焦点,精神散乱成一堆昏暗的碎片。而且像运动员,不同类型的运动讲究不同的训练方法,不同的创作形式有不同的起居状态。写短文章按时交专栏的人就是短跑选手,一个能写大书的作者跑的则是马拉松,有耐心,有毅力,不疾不徐地增长自己的能量。另外,所谓的艺术行为,从成立方式开始,就内含着不健全的,反社会性的要素。所以作家之中,有不少人从真实生活本身的层面开始变得颓废,或穿上反社会的外衣。所以如果希望以小说为职业的话,我们不得不建立自己足以对抗那样危险的体内毒素的免疫系统。要处理真正不健康的东西,人必须尽量健康才行,也就说不健全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肉体。《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并不只是一位作家独特工作方式的剖析,还是村上春树的修行自述。
上边是我提炼的这篇书评的大概结构和一些原文摘抄,就已经能感觉到作者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输入:《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评,出来的搜索结果第四条,就是这篇文章的原文,作者旁征博引,写的文采飞扬,我是超级喜欢的。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看新文章,不喜欢把一篇文章掰开了揉碎了去分析它,因为人都是有点喜新厌旧的,但唯有这样刻意学习,才会慢慢知道如何去写一篇好的书评,文章才会越写越好。不然永远只在那个low的水平上重复来重复去,练了许久,写文章功力却不见提高。
最近在给高三学生讲高考专题:书面表达。我是这样教学生书面表达的。
第一步,大量背诵范文,有输入才有输出。在背范文之前,我会带领学生分析范文,先分析框架,再分析逻辑关系,最后分析里边的好言好语。
第二步,背诵。分析完范文,学生背起来相对简单和容易的多。学生背之前,我先背诵一遍,老师起示范作用,学生觉得老师都在努力背,他们背的更起劲儿了。其实我这也是再逼自己一把,和学生同时输入,我也需要不断学习。
第三步,让学生仿写,用刚刚范文里背到的好的句式再造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英语的书面表达和汉语的写作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这也是在锻炼我的耐心,一举多得,一定要科学模仿,模仿之前先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