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以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泰戈尔《流萤集》
儿子即将三岁了。
早晨,天已大亮,小区里鸟儿叫得欢腾,叽叽喳喳。老婆在厨房准备早餐。小家伙已经醒了,一骨碌翻下了床,很快跑到我身边,开心地仰起头:“爸爸,快给我变魔术吧!”这是昨晚和他的约定——只要准时熄灯睡觉,早上就给他“变”一个糖果。他还记得,一起床就来兑现了。
“好吧!”偷偷地从口袋里掏出一粒糖果,夹在指缝,背过手让它看不见。然后握着儿子的小手,另一只手再从外面握住,“变!”最外的手使劲一摁,就从指缝间把糖果摁进了儿子手心里。呵呵,整个过程一点也没技术含量。
还好,儿子现在还看不出这个小花招——儿子相信爸爸是会魔法的,可以给他变出各样的小玩意儿……家里什么东西找不着了,或者想吃小零食了,就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爸爸,请你给我变一个□□嘛!”在孩子眼中,爸爸妈妈是万能的——深以为然。不过等他再长大一些,儿子眼中的我们就要被“驱魅”了,就不能和他玩这个游戏啦!
早餐已放在餐桌上。妻子走进房间,拿着准备好的衣服。两人一起配合,和儿子“斗智斗勇”——每次穿衣服,小家伙总要找各样理由磨蹭和折腾,“妈妈,我不想穿这件小鹿衣服,我想穿棘龙宝宝那件…”“爸爸,应该先穿袜子,再穿衣服…”。我和妻子应承着,手脚却不停,牵衣扯袖,很快收拾妥帖。不过儿子今天表现不错,乖乖地配合穿好,去吃早餐。背上书包,牵着妈妈的手,出门,上学去。
儿子上幼儿园了。
第一天去学校。一进教室,脑子就“嗡”的一声,就觉如进了“杀猪场”一般(抱歉,这个比喻不友好),满耳都是小孩子哇哇的哭声,一个个眼泪婆娑、伤心欲绝的样子。去的路上,我和妻子还心里忐忑——儿子若是严重哭闹怎么办啊?没想到在这嘈杂哭声里,儿子居然很淡定,自顾自地去教室里找玩具了,弄得我和妻子心里还有点小失落——虽然不希望儿子一直哭闹,但总要哭一下嘛,不然都觉得没有“仪式感”了,我还准备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呢。
不过,我们高兴得太早了。没几天,儿子就死活不肯去幼儿园了。从起床起就不停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幼儿园!”
“那你想去哪里呢?”
“我想去爸爸妈妈的办公室。”
“你现在还小呢……”
“我不是小人,我是大人了!”……
从语言的劝慰(当然这几乎不管用),到最后不得不强制抱出门,上车。儿子就一路大哭到进教室,满脸涕泪。把他递给老师,我和妻子转身就走,虽然心里很是依依不舍——育儿课上说的,对孩子好的事,就要“温柔而坚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周,儿子渐渐地熟悉新环境,不再抵触上幼儿园了。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说,“妈妈爸爸,我在幼儿园好开心啊!”那一刻,我们高兴坏了!
开始的几天,实际上是“花钱买焦虑”——对妻子而言。因为儿子年龄还不够,上的芽芽班(托班),很多事情都还做不太好——儿子还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怎么办?班上同学比儿子大,儿子受欺负了怎么办?这么多同学,老师又是新手,会不会照顾不到儿子?……如此种种,胡思乱想,焦虑不堪。我笑着宽慰,儿子才没那么娇气呢,别担心!妻子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这么不关心儿子,还有脸笑?”弄得我苦笑不得。不过不久后,妻子就没那么焦虑了,因为她又习得了一个理论:“父母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我们才不想儿子焦虑呢!要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儿子上幼儿园,也让我们改变“三观”。入学加入了班级微信群,本以为就是用来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没想到一脚踏进了“江湖”。每天特开心的事,就是等着老师在群里发照片,从中选出儿子的,下载保存,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渐渐地,开始有家长在群里“晒娃”了——“孩子是自己的乖”,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嘛;再后来,又开始轮番地感恩老师,满屏都是,应接不暇,有些溢美之词说得挺肉麻的。起初,我和妻子不以为意——也有点不屑,要感激老师可以当面去说嘛。但每天刷得多了,心里也开始“动摇”——不说下场面话,老师会不会对儿子区别对待?你看,大家都这样……如此这般,不再“慎初”,和妻子也开始每天@老师了,您辛苦啦!
将来的我们,会不会因为“大家都这样”,也成为“求赞党”“拉票党”的一员呢?也许吧……
儿子上幼儿园后,作息时间也开始调整——早睡早起身体棒。吃过晚饭,带儿子到公园或沿河散会儿步,回家,儿子选好绘本,爸爸妈妈分工讲故事。原本以为讲故事挺简单的,但真正讲起来才感到其中的不易——要用孩子的视角,以及他能听懂的语言,还要丰富的想象力。这个“重担”交给了妻子——每次买回绘本,妻子都会认真地看几遍,熟悉故事的梗概,便可自由地发挥了;还会把不同人物和故事融汇起来,绘声绘色讲给儿子听。“一二三,开始上课(kei)!”儿子坐得端端正正,很认真的样子。妻子被儿子不标准发音逗乐了,“新新,今天我们讲《菲菲生气了》……”
当然,我也是要讲故事的——这可是在家庭会议上承诺的,每周至少两天给儿子讲故事,可不能食言。虽然记得的故事不多,但可以现编嘛!想来想去,灵机一动,开始讲《新新的一天》——把每一天和儿子度过的时刻,都细细地重述一遍,还可以对儿子的行为加上自己的评判,“新新,你这个行为不好,推人是不对的”“新新,爸爸要给你点赞,你和爸爸妈妈分享了……”。儿子也听得高兴,因为他是故事的主角。后来,这成了每天固定的睡前故事。儿子安静地听着,慢慢地睡着了。我们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开始看自己的书——教育儿子说,“不看书是要变笨的”,得给他做好榜样。
妻子提议,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一起讨论重要的事,做好记录,让儿子也参加——当然,现在他还没有被授予实质的投票权。周末的安排、每周的书目、出游的计划,以及儿子上不上幼儿园、上哪家幼儿园,就这样议定了。在教育儿子的原则问题上,也通过会议的形式,达成了一致——确立两条底线:一是不能危及自身的安全;二是不能打扰到别人。只有不关涉这两条,就让他自由自在吧!当然,这样的方式总是不可避免地和上辈产生冲突,虽然都是以爱之名。
比如,在吃饭的问题上,我们是坚决不允许追着喂的,还规定了饭点,过了饭点就不再提供食物。只要儿子不好好吃饭,那就饿着吧!父母看着心疼死了,起初总是“理直气壮”地再做饭给儿子吃——经过几次争辩,只能“偷偷地”了——再后来,妻子使出了杀手锏,再这样就不带儿子去见老人家了,才止住了这样情形。谁叫“隔代亲”这样重呢。
还有,对于儿子的哭闹,我和妻子坚持“哭闹无用”。以前,父母帮忙带小孩时,我们一批评他,儿子就去找婆婆爷爷了,还能得到安慰和糖果。现在一家三口,我和妻子当然一条战线,儿子找不到依赖了,只能以哭闹“示威”——仍由你哭吧,说不行就不行,哭到天昏地暗也不行。当然,能绝对平和地听儿子一直哭,我还做不到——有时候听得心烦,也恨不得去动手教训一顿。后来,妻子想出一个主意,在客厅划出一小块区域,作为儿子的“惩罚区”,若儿子犯了错误还不承认和道歉,就进去面壁思过吧,在里面哭闹也行,但一出圈就打回去——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打了。
儿子说话也是个问题。快两岁了,还只能简单地蹦几个词,同龄的小朋友都已经能流利地说整句了——那时心里特别急,百度一下相似的症状,心都凉了:儿子不会患自闭症了吧?想了各种办法去引导,却不管用,心急火燎,整夜地睡不着。结果过了两岁,儿子语言开始爆发式地增长,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虽然现在说得也还不流利。不过又遇上了一个“小麻烦”——从小儿子由丈母娘带着,他也耳濡目染学得了那些特色的方言土语。“吹风”念“chui hong”、“自行车”念“zi ying che”、“拖鞋”叫“lia pa hai”……怎么纠正都扭不过来。看来,儿子是个纯正的四川人了。
……
带娃是挺折腾的,“两三岁的年纪,狗都嫌”。自从儿子会走路后,家里就很难保持整洁了——根本收拾不过来!墙壁上,满是儿子的手印和胡乱的涂鸦,墙纸也被撕掉一大块;绘本、积木被偷偷地塞到沙发下面,玩具汽车大卸八块,卷纸被满地拖着玩……父母每次过来,看着都“痛心疾首”。我和妻子无可奈何,也习以为常,只能安慰自己——儿子上幼儿园就好了。现在儿子上幼儿园了,我们拭目以待……
儿子也执拗,习惯的事情就不能改变。比如,车上听音乐,一定要用“蓝牙”播放,视频还得摁成打电话的蓝色界面。有段时间,妻子放了《神秘巨星》的主题曲,儿子很喜欢,就要一直听——不放就不停恳求,“妈妈,我要听印度歌!放成电话蓝色的!”结果这首歌单曲循环了好几周,他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居然还跟着一起哼唱,可我们听得都快吐了!后来,儿子又迷上了《蜗牛和黄鹂鸟》,还必须是“带黄帽子的小姐姐”唱的版本,我们又经历了一场耳朵的折磨。唉,不知道下一次,又会是哪一首成为“神曲”……
……
折腾之外,带娃更多的是快乐——儿子的成长,总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每天吃饭,儿子都会很规矩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着爸爸妈妈一起。若人还没到齐,有谁开动了筷子,儿子会认真地提醒,“等着爸爸/妈妈一起duo!”等大家都坐齐了,妻子问:“今天谁要参加光盘行动呢?”大家就一起举手。然后,一家人一齐开动——碗里的饭得吃得干干净净,要互相监督呢。现在的饭间,儿子开始给我们讲学校里的故事了——“妈妈,今天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叫□□□!”“妈妈,今天我们班上□□□不读书了,他妈妈把他带回去了”……儿子讲得认真,我们不时插问几句——这是儿子对我们的信任呢。
关于交通问题,儿子现在很谨小慎微——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深刻检讨。一天晚上,儿子在小区里跑来跑去,结果被外卖的电瓶车撞上了——带娃一点都不能大意,想想真是后怕极了!万幸的事,没有伤到骨骼。但从此以后,儿子就被“吓”着了,开始极其遵守交通规则,在小区里走路,只要一看见有小车开动,就马上靠路沿站好,紧紧地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过马路遇见红灯,一定要等到换成绿灯才过去。早晨去学校,儿子也会一直关注红绿灯,不时提醒妈妈——“妈妈,红灯了,车车要停下来!”“妈妈,你慢点呢!”……虽然吃一堑长一智,但愿这样的危险再也不要发生,切记切记。
童言无忌——小孩子的头脑里有“十万个为什么”,整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崭新的,总有出其不意问题,让爸爸妈妈跟着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这个春天,带儿子去踏青。“新新,春天到了,你看小树小草都发芽啦!”“爸爸,春天为什么要发芽呢?”儿子一脸新奇。我一时语塞——“这个……因为春天到了,小草小树要长身体,他们就发芽了!”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儿子在田野里奔跑,摘了好多野生的油菜花,捏成一束,递给妈妈,“妈妈,送给你的玫瑰花!”
阴天,儿子想到楼顶上玩。仰起头,叫我。
“爸爸,我们去楼上晒太阳,好不好?”
“新新,现在没有太阳呢!”
儿子想了想,开心地说,“那我们去晒白云吧!”
……好吧,我们去“晒白云”!!
带娃是个技术活,但老实说,我和妻子都挺糙的,所以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说是给儿子自由,实际上也是因为确实不怎么懂——各样的育儿理论也是要“打架”的,索性不管了。但我们坚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做好我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爱他的妈妈。
想起泰戈尔的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以你光辉灿烂的自由。”对儿子,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如果有来生》中,“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将来的哪一天,儿子也会离开我们,那时的我们应该不会免俗,也会很失落和遗憾的。但在当下,儿子还是一个小精灵,还在我们身边,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不是很美好了么?
足矣。足矣。
浏览1次
赞 评论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