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法主,北周八柱国李弼曾孙,隋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因为祖上的福荫,做了隋炀帝的亲近侍从。有天隋炀帝偶然认真看了李密一眼,然后私下问许公宇文述:“刚才仪仗队左下方那个皮肤黑又个头小的侍卫是谁?相貌看起来不是寻常人,以后不要让他宿卫了。”宇文述跟李密关系也挺不错,私下跟李密说:”皇上看到你,心里很忌讳,你如此聪颖应当以才学取官,侍卫这种贱职,不是奉养贤人的地方。”李密听了大喜,于是称病去职,每天都在读书,寻常人难得一见。有一次曾经要去寻访朋友,坐着黄牛,在牛角上挂着《汉书》竹简,一手提着牛绳,一手捧着书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是隋朝的权臣,这时刚好路过看到他,乘马追上李密:"哪里的书生,读书如此沉迷?"李密也认得杨素,就告知了姓名。又问读的何书,答为《项羽传》。杨素和他交谈完,大为赞叹,回到家跟儿子杨玄感说:"李密的见识和气度非常人所及,终当坐到我的位子,你们没有一个人比的过他。"于是杨玄感与李密倾身结交。按书上说,李密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可顾盼之间非常有气质,以至于隋炀帝看到都心虚。聪颖好学,他的才学连丞相都极为欣赏。所以人不可貌相而海水不可斗量,昔日陈胜耕田时对旁边的人说:"苟富贵,勿相忘"。朋友都取笑他,陈胜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英雄难以在微贱的时候被认识,刘秀未发迹时以受人一顾盼为荣,石勒起于奴隶,萧何为刀笔之吏而樊哙为市井之徒。常人多目光短浅,看人浮于表面,杨素可谓独具慧眼,可惜杨玄感乃是庸人,不善于用人而取其败。
大业九年,隋炀帝发兵攻打高丽,天下扰乱,杨玄感想要谋反,邀请李密当他的军师。李密到了后,提出上中下策。上策:天子远征辽东,地隔悬远,南边有海,北有夷狄,派兵扼守咽喉要道使天子不得返,他们粮尽可不战而擒。中策:关中四塞,可以经城勿攻,掩其不备,攻取西安,天子虽返,失去襟带,足以相持。下策为攻击洛阳,顿兵于坚城之下,胜负难知。杨玄感说:"你的下策其实是上策,百官的家属都在洛阳,且不攻城何以示威?"因此李密的计策不得实行。彼时如李密上策得行,杨玄感朝政可唾手而得。所以高明的计策只有聪明的主上才会采用,张良夸刘邦:沛公殆天授也。因刘邦在关键的选择题上都做对了,历来臣子会提上中下策,明主必取上策,凡主取中策,而庸主必取下策。庸主必识不明而见不远也,故有良臣择主而侍之言。
杨玄感到了东都,每战必胜,自谓天下响应。抓住内使舍人韦福嗣,又把他当成心腹,军事上的机密不全归李密了。韦氏既非同谋,每次制定战争计划都留着一手。李密劝杨玄感说:"福嗣既非同谋,实怀观望,首鼠两端,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旁,必为所误。"玄感以为李密在争宠,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结果杨玄感要西取长安时,韦福嗣就逃到洛阳了。唯有贤者可以防微杜渐,识得祸患之未萌,玄感真庸才也。
隋左武卫将军逃奔玄感,劝玄感称皇帝尊号,玄感问李密。李密说:"昔日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而被外;魏武帝将求九赐,荀彧止而见疏。我现在如果劝你,可能和他们一样,如果阿谀奉承又不是我的意图。当今东都尚强,主公当身先士卒,早定关中,现在要立即自我尊崇,就是展现自己格局不够了"。因此玄感笑了笑,就放弃称帝的想法。此时隋将宇文述带兵前来围剿,杨玄感欺骗众军杀奔西安,过陕县,欲围弘农宫。李密谏:"主公今诈众西入,兵贵神速,追兵立至,怎可停留。如前不据关,退无可守,何以自全?"玄感不从,围之三日而不下,为追兵所及,遂兵败身死,李密也被逮捕了。
李密在路上用重金贿赂使者,到了邯郸,和同谋七人逃脱了。到淮阳,改名字叫刘智远,当了个私塾先生,郁郁不得志,写了首五言诗: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有人告诉淮阳太守赵佗,叫县吏捕捉,李密又逃走投奔贼帅翟让。
有人知道李密是玄感旧将,让翟让杀掉李密。李密通过好友王伯当劝说翟让:"当今主上昏庸,精兵都死在辽东,和突厥的姻亲又断绝,又巡游苏杨,放弃京城,这是刘邦项羽奋起的机会,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强,诛灭暴虐,隋朝不足亡。"
翟让深加敬慕,派李密说服周边的小贼,所有的小贼都投降翟让。李密又劝翟让:"现在兵众既多,粮草缺乏,如果旷日持久则人马困乏,不如直入荥阳,取得粮草,待士勇马肥,再与人争利"。于是翟让攻破金堤关,荥阳诸县堡垒都被攻下。荥阳太守杨庆和通守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翟让是张须陀的手下败将,听到张须陀来像老鼠见了猫,想要逃窜。李密说:"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可一战而擒"。于是李密设伏和翟让联手击溃须陀,并且将其斩杀。以前翟让只是佩服李密的计策,自此以后也佩服他的军事才能,让他自己立營带兵。李密军阵整肃,号令军士,虽然是盛夏,可士兵都感觉到军威凛冽。李密自己穿着朴素,得到金银珠宝都分给麾下,于是士皆为其所用。不久又劝说翟让攻下兴洛仓,破仓放粮,众至几十万。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刘长恭带两万五千人讨伐李密,李密一战就击破他。翟让识得时务,于是推举李密为主,称为魏公。以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祖君彦为记室参军。这时远近的各部盗贼全部归附,李密军容之盛一时无二,帐下既有文采斐然的谋士,又有攻城略地的武将。
于是让祖君彦写下檄文数杨广罪过,其文"罄竹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流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及"呼吸则河渭绝流,叱咤则嵩华自拔"、"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击阵,何阵不摧?"之句,文词用典及格式都为檄文之模范。看骆宾王的千古名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里面模仿祖君彦的词句甚多。
其谋士柴孝和劝李密:"秦地阻山带河,西楚背之而亡,汉高都之而霸,可以西取长安为根基。"唐高祖李渊其时也反隋,所以李密阴有图关中之计,但李密部下都是山东人,见洛阳没有攻下,不愿意西入,所以李密被夹在中间,客观上替李渊抵挡了来自东南方的军事压力。李密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屡次击败王世充,因被流箭射伤,为王世充所乘,丢失了胜利果实。
翟让部将王儒信劝翟让夺李密之权,翟让的哥哥翟宽比较愚蠢,屡次当众说:天子应当自己做,如何给人?李密听到后,设计斩杀翟让,误伤了徐世勣。李密让王伯当、徐世勣、单雄信分领翟让的兵马。此时为李密衰败之始。李密为主是翟让厚推,翟让于其有恩,且翟让自己有自知之明,无谋反之意,为底下部将起意而已。其时如李密派人慰喻翟让,临以恩威,示以祸福,罪止于翟宽即可。而令人斩杀翟让,使得将士寒心,祸起萧墙之内。
李密既除翟让,又设奇兵打败王世充,修金庸城居住,有士兵三十万。东到渤海泰山,南到江淮等郡县都归降李密。手下人都劝他自称皇帝,他说:"东都未平不可议此"。此时仍保持略微清醒的头脑。多次取胜之后,他也想当盟主。于是写信给李渊,请合众灭隋。高祖卑词推让李密,利用李密挡住东方压力,准备自己攻击长安,占据关中,闷声发大财。写了封回信,大意是我老了,还是兄弟李密你厉害,可以应十八子主神器的图㯟。李密得书后很高兴,拿着书信对部下说:"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于是他专门对付王世充。
两军长期僵持,王世充兵没有粮食吃,李密兵没有衣服穿。王世充请求交易,李密初不同意。右长史邴元真为图私利,屡次劝说,于是李密也同意了。洛阳这时候已经绝粮,每天归顺李密的有数以百计,得到粮食后,王世充的兵投降就减少,这时李密才后悔,终止了交易。李密虽然占据仓库可没有货物,兵打胜仗后没有奖赏,又厚待新降服的人,于是部下开始离心。李密这时开始头脑不清楚了,缺少衣服穿无非就受冻,没有粮食几天就饿死,竟然把优势徒然放弃,和当年聪明的李密截然不同了。
邴元真暗暗勾结王世充,约了日子准备攻打李密。李密知道后,派侦查队守候在洛水。准备等王世充半渡再攻击,谁知这些侦查队可能睡过头了没有觉察,王氏部队全部过江,李密就被击败了。如果李密可以半渡击败王世充,天下可以大定,谁知道侦查兵这么不给力,这实在是天意呀!
李密本来要投奔黎阳的徐世勣,有人说:当时杀翟让差点把徐世勣也杀了,这时过去,怕不太安全吧。于是李密去投奔王伯当,最后又投靠李渊。进入关中时还有两万人跟随。原先认为唐朝会厚待他,结果礼数很薄,只封了光禄卿,经常有人来索取贿赂,李密很不开心。过一段时间后,听说他的将帅都不服王世充,高祖李渊派他去黎阳召集旧部,王伯当做其副手。半路上到了桃林,李渊又准备叫他回西安,李密很害怕被杀。于是打扮成女子逃亡,请先前部下接应,结果中了埋伏,与王伯当一起被杀。徐世勣以君臣之礼为李密发丧,三军镐素,大具威仪,故人祭奠,多有呕血者。李密不识得徐世勣的忠心,如果投奔黎阳,兵力强大,至少可以割据一方。何以知道徐世勣忠诚?因为徐世勣投降是因为知道李密投降,而且是接到李密亲笔书信才降,不贪主人之功。所以李渊认为徐世勣有古君子之风,待其甚厚。
轩冕氏说:李密无尺寸之地,于隋末乱世创下半璧江山,拥兵百万,全国各大郡县望风归顺,比陈胜有余。其人精明强干,善于抚纳,故徐世勣被伤而不怨,王伯当捐亲而甘于同败,亦人中之雄杰。和项羽相比,文武气度有余,而壮勇果断不足。后期数次重大决策都失误,致使百万之师丧败,为李氏江山做了嫁衣。当了老大的人寄人篱下,滋味难熬。君臣之份已定,再次反叛,如蛟龙离渊,死固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