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我会弹吉他,甚至偶尔还能够在文艺演出中秀上那么几下,因为唱歌还不错,所以倒是能唬唬人,感觉这家伙才艺不错。可是,事实上我很不好意思说自己会玩吉他,而且越来越不好意思去说这件事,因为没有人比我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低到什么程度,基于这种深刻的认知,我开始渐渐的不再接触吉他,所以这样的情形重复不断发生:偶尔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想要唱一唱,于是捡起来吉他,擦一擦,把生锈的弦换下来,拨弄几回,放回角落吃灰,下一次想起来再重复上次动作。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浪费了几套琴弦。
最开始我觉得是自己做事没有恒心,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可是我弹了十几年吉他都没有放弃,到现在都能弹唱数十首歌,好像也不是没有恒心,但是缺乏恒心却在潜意识里成了我的一个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或者叫心病,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翻开了那本叫做《刻意练习》的书,才和自己和解,原来我是方法错了,而非没有恒心。
《刻意练习》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冷汗直冒的一本书,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有限的直接经验让我对自己误解甚深,还好在我三十出头的年纪读到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像一个导航,告诉我,应该如何去学习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告诉我如何去教育孩子学习一项技能,有句话说,在哪儿跌倒的就要在哪儿爬起来,郭德纲说,在哪儿跌倒的爹就要在哪儿爬起来,我想说,在哪儿跌倒到爹一定不要让孩子在哪儿跌倒了。
刻意练习书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如果要让我说一下对我触动比较深的内容,大约有以下几点:
练习一定要有目的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且目标可横衡量,而不光时间够;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保持兴奋的状态;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学习的动力要想办法保持住
一般来讲,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如果你能持续不断的保持自己能够感知的进步,那么自然会获得继续下去的动力,反之,如果你一直原地踏步,很快就会失去乐趣了动力。
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有些人的表征比其他人更详尽、更准确,而且,他们还能描述关于背景的细节,比如说,描述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以及她的发型和眉毛的模样。
大多数的刻意练习包括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不论你在练习什么,都可以使用这些心理表征。
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因素,正是前者心理表征的质量与数量。通过多年的练习,他们针对本行业或领域中自己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同局面,创建了高度复杂和精密的表征,这些表征使他们能够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决策,并且在特定的局面上更快更有效地应对。这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它解释了新手与专家之间的差别。
比如优秀的音乐家,能够不需要演奏就可以在脑海中听到音乐,乐谱所有的信息在他的大脑中都有相应的声音。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这一条看似谁都明白,可是真能做大的人却没有几个。同时又说明,任何事情没有捷径,你可能有一些好的方法,但是归根结底,长时间的练习积累才是你做好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杰出的能力。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当由导师或教练来设计和监管,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种能力。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的学习区。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改进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使得从业者能够看到他的表现已经通过练习得到了提高。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简单地遵照导师或教练的指示去做,还不够。学生必须紧跟他的练习的特定目标,以便能做出适当的调整,控制练习。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几乎总是包括构建或修改那些过去已经获取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反观我学习吉他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我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没有找到一个合格的导师,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琴行的老师教的主要是一些左右手技巧和识谱的知识,因此,虽然刚开始学吉他的时候还有点兴趣,可是随着练习的深入,很快就失去了乐趣了动力。
而且,练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反馈,并不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及错误之处,导致没有机会去不断的提高弹奏水平。
最关键的是,相关乐理学的非常少,自学又学不明白,所以关于吉他演奏的心理表征没有形成,这是最最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几个恶性的结果,首先弹奏只能看谱子,离开谱子能弹的歌非常少。其次,对于歌曲的结构、和弦走向完全不了解,所以不能有效的积累好的音乐片段,没法形成自己的素材库。还有就是,因为养成了靠谱的习惯,所以,离开谱子一点弹不了,这样导致玩不出乐趣,渐渐的也就热情淡了。
通过《刻意练习》的学习,让我对于吉他学习这件事又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大约知道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的练习方式,因此,三十几岁的我又一次决定拿起吉他,开始一段不一样的学习之路。祝自己学有所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