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一连两周的绵绵细雨和着深秋的风,硬将秋天扮成了初冬的样子。
九月,桂花飘香的季节,小朋友由大朋友牵着走进了仁德学校,正式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脱去稚嫩,开启了小学生的学习之旅。
初进学校的小朋友,思念家人,掉眼泪是常事,有一个小朋友哭,教室里马上可以哭倒一片。从幼儿园到小学,原本自由的课堂变成了40分钟学习目的明确的课堂。起初,下座位、和身边的同学谈天说地、随意讲话、随意进出教室、不停剪纸、只要小朋友想哪节课都是美术课。
金秋十月,更是收获的季节。一个多月的小学生活,小朋友的变化可真不小:预备铃响进教室诵读《诗词里的春天》、上课认真听讲、发言要举手、会利用课间上厕所、喝水、准备文具、排队就餐、排队回寝、课间不玩危险游戏……
回想我的九月,是不停地大声喊、是大大水杯泡着罗汉果,是抽屉里时刻备着的梨膏糖。可是大声嘶喊除了让我喉咙发炎再到发烧,却没有让小朋友更听话一点。我反思了好久,如果是我,我会喜欢像老虎一样凶巴巴感觉随时会吃人的老师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于是,我开始试着改变说话方式。从某某小朋友请端正坐姿到某某小朋友今天的坐姿比昨天要好,手放在课桌上了,如果背再挺直些,那就很标准啦。话一出口,小朋友能立马端正坐姿,比喊十句坐姿端正还有用。
总有小朋友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他讲大道理,他们才不会听。不如点他名,让他回答问题有效,如果再有表扬,他能立马精神起来。
我既想与小朋友亲近,又担心没有老师的威严,看来如何做到刚柔并济,严慈共存是一道附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