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的忠实粉丝,书看了多遍,电视剧看了多次,17年又看了新版三国,现在又在看《军师联盟》,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但最近我发现了所有让我最感动的事情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矢志不渝”,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做“不忘初心”,下面一个一个的简单谈一下
最先说的,当然是关将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读懂三国,最先就是被关将军的“义”感动的,关将军一生就是对“忠义”二字的完美诠释。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桃园三结义之后,不离不弃,跟随刘备颠沛流离又出生入死,在曹操百分之百真心留用的诚意之下,仍然不忘初心,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主,每读及此,我必声泪俱下。之后,出于对关将军的崇敬之情,我还买了一个关将军的雕像,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时时膜拜。我还一直想纹一个“义”字在身上,但是由于忌惮父母和妻子的反对,始终未能成行。那个时候读三国,我以为令我沉迷的是关将军的义气
说到三国,自然不能不提诸葛亮,武侯少年成名,一生传奇,可惜身死而志未成。最开始看三国的时候,被武侯少年时的英雄洒脱所吸引,觉得人嘛,肯定要像武侯一样,聪明睿智,闻名天下。这两年再读,却被武侯六出祁山所深深折服,最近看《军师联盟》,跟朋友讨论起武侯,我说:“武侯是知天命,却不信命的人,他知道三国鼎立是伪命题,魏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长远看,蜀国复兴汉室概率太低,几乎不可能,但是他鞠躬尽瘁,为理想和承诺而奋斗一生,矢志不渝,是个跟命运和困难死磕的人。我最敬佩的就是这样死磕的人。”
少年时,学校里要求背诵出师表,并无感觉,现在每读之,鼻酸眼润,不胜叹息: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然后,就是我最欣赏的三国谋臣,郭嘉,可惜英年早逝,而最让我欣赏的,不是他的谋略,而是他的忠贞,得良主而为其谋,至死方休,郭嘉和关将军逝世,也是我哭的最惨的时候
最后一位,是荀彧,那句“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真的太震撼了,以他跟曹操的关系,曹操出征,后方全部交给他管这样的信任,他必定可以世代高官厚禄,但是,他的一生却只有一个志向“兴复汉室”。其他人兴复汉室的做法基本上都是打仗,譬如刘备,而他,选择的是利用曹操,平衡曹操和汉臣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这样,来完成国家一统,汉室复兴的目标,而且他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在曹操要称王的时候,他知道大势已去,他的这个方法行不通了,但还是保持了自己的忠贞,将富贵权力忘身于外,尽忠守节直到身死
三国里面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其实“矢志不渝”更通俗的说就是“死磕”,认准一件事情,死磕到底。我不欣赏司马懿,不欣赏曹操,他们聪明,他们成功,但是他们很会变通,我也不明白自己为啥不太喜欢这么会变通,可能,太会变通了,就不那么美好了吧。而且我始终相信,世界需要死磕的人,而最幸福的人生,应该是找到了死磕对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