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上午,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原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总编、《文物山西史》(以下简称《文史》)的总负责人、86岁的美学家、作家李翔德老先生,和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海云女士、特约编辑刁朝焰老师,冒着严寒,带着昨晚刚刚赶印出来的《文史》一套八册样书,来到省考古院,拜访了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宁立新(现为一级巡视员),和省考古院的王晓毅院长(《文史》作者之一)。 在宁老师的主持下,大家围绕《文史》的出版事宜,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宁老师浏览了我们带来的《文史》样书,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他首先感谢《文史》的所有编委会成员,为此书付出的艰辛努力,其次,他说,只要对宣传咱们山西有利,对山西文物工作有益的事情,我们都全力支持。我们会向上级领导反映,安排会议,整体把握,专门讨论此书的出版事宜。
他指出,此书不应该写成山西通史,而是应该以山西文物为线索,把山西的历史串联起来,其中上古涉及的多,汉代的内容少,还需要补充完善,推敲斟酌,精益求精,我们要对读者负责,要么不出,要出就出权威的精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读者的挑剔。
下午,李茂盛会长还专门打电话, 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 他说 :封面设计很重要,但是样书八本封面,都有点阴森灰暗,需要增加点亮色,这样才能吸引读者,还有不少问题 ,需要继续改进 。
宁老师和李会长的忠言,醍醐灌顶,让我们茅塞顿开,是啊!现在是网络时代,图书浩如烟海,如果不能脱颖而出,那么我们付出如此多的人力、时间、财力,就付之东流了。
不经寒风冷刺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相信,在文物局领导的支持下,《文物山西史》这朵梅花,一定会走过严冬,迎来永恒的春天!
冬来冰雪压寒枝
唯有梅花美如诗
若无幽香深入骨
怎能一笑报春知
附1:
《文物山西史》简介
————华夏文明的摇篮 珍奇文物的宝库
文物没有疆界,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山西历史悠久,乃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堪称“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其意义远超出地域性。山西又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和文物强省,历史文化遗存冠绝全国。无愧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珍奇文物的宝库”。
但是,多年来没有一部较全面系统地,从文物角度介绍山西历史的大型丛书。《文物山西史》,顾名思义,是以文物为表现载体,来讲述山西历史,与一般依据历史文献史料讲述山西历史的著作不同,亦与主要是文物图录的画册不同。 山西文物方面的图书出了不少,但像如此视角、规模和内容者尚不多见。
大型文献丛书《文物山西史》,早在20世纪90年代即有雏型。2006年受《文物中国史》的启发,更名《文物山西史》,在更大规模上展开编撰工作。经几易其稿,多次反复修改充实,精益求精,形成今天的规模。前后耗时30年,从更名重组后算起,至今也已15年。真正做到了作者阵容强大,图书内容精彩厚重,凸现山西的特色与亮点。它参照《文物中国史》的规模与规格,分为8卷,精装,16开本,每卷10余万字,300余张图片(含绘制图表),共100余万字,2400余张图片。装帧考究,印制精美。堪称文化上的一座奇峰。它不仅是山西文物出版史上规模空前、特色鲜明、填补图书空白的精品工程,山西文化建设的扛鼎之作,也是通过文物让世界了解山西、了解中国的一大创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十一届山西省党代会上骆惠宁书记提出,要厚植精神沃土,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山西要挖掘五种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五种传统文化为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
而《文物山西史》正是融以上诸种文化于一炉,充分发挥山西文物与历史优势,让世界了解中国与山西的精品工程。它的问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
附2:《文物山西史》总目
《山西古代历史地理沿革》
第一卷《史前时代 文明之光》
第二卷《晋国称霸及其辉煌 》
第三卷《三家分晋与秦国的崛起》
第四卷《秦汉三国》
第五卷《十六国南北朝》
第六卷《隋唐五代》
第七卷《宋辽金》
第八卷《元明清》及附录:
①《北朝考古七十年》张庆捷
②《侯马晋国遗址70年考古纪略》谢尧亭
③《山西文物的美学解读》《美学新视角》编辑部
④《中国古代治国方略》李尚师
附3:《文史》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