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有一颗改进学习的上进之心。
既然大吼大叫对孩子是有伤害的,那么我们就全力减少伤害的发生。
努力做到“低声”教育,让孩子在沐浴爱和规则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1.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为人父母,如何控制情绪,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一课。
一个控制情绪的很好办法,就是冷静,给自己3分钟等待时间。
为了避免和孩子引起更大的冲突,当你感觉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可以暂时远离孩子,自己独处3分钟时间,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深呼吸、听听音乐或者欣赏远处的风景,总之做一些能转移自己注意力的事情,等情绪完全好了之后,再跟孩子沟通交流。
2. 降低声调,批评的话要低声说。
有的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大嗓门呵斥孩子,先不管效果如何,以为声音大就可以镇住孩子。
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大人与孩子的情绪都越来越激动,就差直接上手了。
父母的“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因为,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3. 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作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
所以,在说话前要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辞,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那么,不能打骂孩子,该怎么批评孩子呢?面对孩子的犯错,家长可以采取这样的原则:
2岁前,不要指责孩子,孩子没受伤就是最好的结果;
2-6岁的孩子,孩子犯错后要顺其自然,接受孩子的行为,并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6-12岁的孩子,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哪些经验,并学习社会规则和承担犯错所导致的后果。
很多时候,我们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可事实恰恰相反。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你的语气和措辞,往往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偏离人生的轨道。
4. 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如果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那么可以这样来做。
首先,接受生气的事实,不必内疚,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其次,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担心。
比如说:“我生气是因为我担心你”;而不是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总是这么让人头疼”。
“低声”教育,不是让家长对孩子不好的行为一直“忍气吞声”,而是要让你温和而坚定的教育孩子。
温和,指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跟孩子说话要有耐心、语气平和地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
坚定,指一旦制定好规则就不要轻易妥协。
温和且坚定,就是要让家长坚持原则,不暴躁、不气馁、平和的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国际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说: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孩子的未来是变好还是变坏,根源就藏在父母的嘴里。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刻骨铭心的影响。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育儿技巧最灵验,那就是父母的言行。
父母的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一生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