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吃食堂,中学起就住校,肠胃打小就落下毛病。于是乎,从初中每周20元生活费到如今自己养家,羊肉汤成了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
说它是药,真的很灵验。胃痛难忍时,肠痉挛满地打滚时,吃完止痛药,一定要从宿舍溜出去,找个回族街边摊儿,来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暖一暖受苦的肠胃。一大碗羊汤下肚,基本上就好个差不多了。
喝羊汤,一定要去回族兄弟的店铺,抛开街边就餐环境,肉质口感是妥妥的。门外支一个撇口的大铁锅,熬了几个钟头的羊骨头汤,奶白奶白,冒着稍带膻味的热气。碗里搁上几片羊肉或羊杂,撇开油盛上一碗,撒上葱花香菜沫,配上一个热饼或饼丝,保证是幸福感爆棚!
羊肉一直都贵,一碗汤起步价的肉量,也就那几片。少时,每顿饭省下几毛钱,只为攒够一碗买羊汤的钱。九八年五块钱肉量冲一碗汤,零零年就八块钱了;零四年到了郑州上大学,起步十块钱了;零九年涨到了十五元,今年涨到了二十元。
还是二十来年前的肉量,价格却是一路高升,货币贬值,从一碗羊肉汤,可窥一二!
成年后,零点在街头的帐篷摊儿,裹个大棉袄喝羊汤;清晨和宝爸去回族居民区,坐在路边喝羊汤;天冷没胃口,自己去肉摊,现杀的来二斤,回去现熬。
这不,昨天下班,又馋了,驱车去了就近的回族村落。本想着傍晚时分,没有现杀的羊。巧的是,有口福的人,总是赶的及时。
一只羊正在被剥皮,和其他几位等肉的男同志,站在旁边观看杀羊。没一会儿,腿是腿,排是排,肉是肉。买了两根羊排,切了二斤肉,又在街边炉子买了俩烧饼。
回家,胡乱弄口饭。开始清洗肉和排骨,葱姜蒜不可少,凉水下肉,高压锅开始工作。一锅压肉,二锅压排骨,陪着孩子听《米小圈儿》,坐等美食出锅!
慢慢的,羊肉的香气四溢,飘满了小屋。赶紧开窗透风,要不然这膻味附着力太强大!
个把小时的功夫,开盖,鲜亮的汤,肉质软糯。本意想把羊排捞出控水,早上煎下,然而脱骨离瓤。一抖落,肉都从排骨上掉落。
白灼羊肉嘛,都剃骨吧,一大盘热腾腾的肉,儿子和丫头发出“哇塞…”、“好软烂…”的惊叹。趁热切不了,只能下手撕开。小碟子倒上烧烤粉,俩娃蘸着吃,不亦乐乎的样子,像极了儿时站在油锅边儿,等吃炸货的我!
早上六点半起来,汤面凝固一层羊油,用勺子轻轻挖出来放在小碗,准备晚上做个羊油辣子。以后吃烩面的时候放一点,又下饭又有羊肉味儿。
羊油撇开,汤继续熬,放入米粉和千张丝,煮开后,碗里捏一丁点盐,舀入汤头,捞起粉和千张丝,盛几块羊肉,撒一把小香葱,完美!
一碗辣的给丫头,一碗清汤给儿子,锅里剩的都是我的!烧饼热好了,切四块,招呼孩子们端饭开吃。这热乎乎的羊肉汤,料足足的,贼舒服!
吃饱喝足,宝贝们打着饱嗝儿,走喽,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