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城市切换习惯了,就没有太多陌生人的概念
南昌,上海,北京,福井,杭州
每一个短暂居留的城市都留下了不同的脚印,不同的记忆
来杭州后与陌生人的关系最直接的就是滴滴打车,去年一年因为没有车,要带妞妞去上早教,所以每次都打车40多分钟到古墩路印象城,时间长了,碰到形形色色的人,记录一下
有些人总会很快忘记,但有些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交集
一位写现代诗的司机,来自河南,50多岁的样子,在他车子后排座位上放着他的诗歌集,好像随时等待任何一个乘客品尝他的作品,百度上可以搜索到他,貌似总理还坐过他的车。所以和他聊他,是一种被强烈自信感染的力量,他对生活的感恩,对所有事物的热情,都深深打动我
一个富二代,去练私人跆拳道,貌似已经5段黑带,长的跟陈帅一样高大勇猛,但脸蛋却是奶油小生的帅气,一看就是富家公子,最主要的是,当天他开来接我的车是宾利,宾利跑车哇。我抱着妞妞戏称,人生第一次坐这么好的车。途中聊到了孩子教育,他的观点是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就送最好的学校,因为周围的朋友,眼界格局都不一样的,以后毕业的同学也不一样。一看就是从小上最好私立学校出来的孩子,他的朋友应该也都是富家子弟。但我心里并的赞同他的看法,一味的富贵教育,所谓的阶层和圈子,也不是最好的,他无法体会到外卖小哥的生活,也很难平淡的快乐。
一个浙大的退休职工,开着一辆很老的二手车,但是很干净整洁,说话轻言细语,像急了我的婆婆。谈到孩子教育,她自己也是在家退休带他的孙子,陪她学习再现英语,陪他去上乐高课,接送幼儿园,倒也乐在其中,儿子儿媳都在阿里上班,属于很忙的那种。孩子教育的很好,不是普通保姆和普通老人能比较的那种。后来她来推荐我认识的巴巴乐园的园长。好欣慰。妞妞奶奶以后退休帮忙看孩子,应该也可以做到这么细心。我一直推崇的育儿模式是团队模式,白天老人陪伴,晚上和周末亲子高效率互动。这样不会让年轻人的事业受到一定影响,老人也退休生活也不会太寂寞。
一个几十年的专业司机,车子真的开的很稳很好,妞妞从东站回来的路上睡着了,我稍微提醒了一下司机让他开慢一点,然后,整个车子就一直在40马很稳的前进,就好像真的是一张平稳的床一样,一点颠簸也没有,我惊叹他的专业司机服务态度,车技一流。后来了解到,他是一直帮大老板开车几十年,后来自己做滴滴司机,属于金牌那种,开车坐班12小时,基本一个月可以保底9千。好高的收入啊,但是也是很辛苦,是长时间开车,市区道路红绿灯太多,要保持专注,所以非常显得疲劳
一个老乡,江西婺源的,来杭州十几年,现在在做绿色食品,是因为有了孩子以后,做了绿色食品,最大的梦想是回婺源弄块地,盖好房子,山山水水养老,也算是很有情怀的一个大哥
一个超级有意思的老大哥,40多岁了,竟然跟我聊到二胎的事情,说大女儿已经上初中,他有一次出差回来,和老婆意外有了第二个,原话是:这个年纪了,一个月也就一两次,竟然怀上了。晕,我当时很想笑,但是又不敢笑,心想,四十多岁的老男人,还真是见过天地,随便对一个陌生人还真什么都能聊。姑且他把我看作是一个中年妇女吧。没有太多忌讳了,他的生活我也懂,一个月一次,哈哈
一个文艺年轻人,年纪和我相当,一上车的音乐就吸引我了,是小柯的无忧无虑的蓝天,他说是看纪录片永远的香巴拉的主题曲,他很喜欢,语气中透露出那种神往的感觉。都市的人长期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倒是真的每个人都向往去西藏,去大草原,去大海。去把身心浸泡在大自然里面。好彻底的洗涤一下城市的喧嚣。
滴滴有时候真的很有趣,尤其是我喜欢聊天,又碰上其他能聊的人
等我路况在熟悉一些,车技在稳当一些,我也开始做滴滴司机了,希望可以有很多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