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这本书叫做《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书中充满了大量的案例和分析,同时也会有大量的练习,便于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含有大量练习的书籍的,因为完整的逻辑,需要深入的分析,是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也不是问题本身说了算的,而是要看读者当前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认知水平。
但在这些简短的案例中,依然能够捕捉到一些发人深思的事件。
书中提到了一家德国著名连锁超市的广告,一个老人为了把家人聚到一起,而给孩子们发了自己去世的不实信息,以此把孩子们召集到了自己的葬礼上,并且说道“我要是不这么做,怎么能把你们聚在一起”。广告的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一家人一起共度了美好的圣诞节。
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会怎样理解这场聚会?是恶作剧还是惊喜?这样的“玩笑”你能接受吗?如果你是长辈,孩子们也的确常常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家庭关系,你又会怎样加以引导呢?
这个故事的背后有非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时间都去哪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回家的次数越来少了,或是留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短?还有,为什么老人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组织一场家庭聚会?
一方面是现在的人们(大部分都是职场人)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人很难抽出时间放松一下,这种放松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上的放松,什么杂念都没有。越是焦虑,心理压力越大,越是无法对工作和生活都保持高度专注。
另一方面,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去学习、去读书、或是通过冥想、正念呼吸等“慢下来”的方法来让自己学会缓解压力,而是通过购物、暴饮暴食、熬夜、刷手机、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眼前的压力。
这不是在缓解压力和焦虑,而是在试图通过维持一些恶习来找回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压力来自于他人、社会、外界的压迫,当你想做的事和他人的预期不符时,你的内心就会感到压力和焦虑。
所以“想干嘛就干嘛”,也就是所谓的及时行乐,也就成了许多人都在奉行的一种行为准则。
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常常做出一些工作时段打发时间、休息时间又不得不熬夜加班的事情,导致人们常常在惋惜时间的流逝,所以时间管理的课程、书籍应运而生。
其实如果一个人目标感很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基础规划,自然不至于浪费或是打发时间。
之所以许多人无法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什么事情足够重要。你会发现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总是在做着满足他人需求的事情,当这些事情告一段落时,他们并不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时间,而是更倾向于刷手机、追剧、游戏等一些列打发时间的事情。仿佛为别人负责就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主旋律。
他们似乎一生都在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需要为自己做些什么。
他们在家人和社会关系面前,都无法做真正的自己,无法坚持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导致人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又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与谁发生冲突,对社交形象的过度在意,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社交焦虑。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现在人们能够免掉的当面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语音、信息,甚至表情都能充分代替一段表达,使得人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越是没有表达的机会,沟通能力也就越显不足,于是他们也会主动回避这样的机会。
有时,不光是给家人回应、给客户反馈,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出现了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的“懒”症,会不自觉地拖延一些需要和他人建立沟通的事情。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以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方式去维持着毫无冲突、也没什么深度的沟通时,可以说,他们之间谁都不了解、也无法真正地理解对方。
那些持续学习、读书的人中也会多多少少忽视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健康,或是人际关系(也包括家人),或是财务管理等。
而在人们成年之后的余生当中,自我了解、自我探索、以及满足自己合理的需求,是最需要尽快实现的目标之一。
当你懂得如何以自己为中心,满足自己真正的需求时,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家人、朋友等才是值得你重点关注的事项,也就是说,你会逐渐了解到自己的时间其实很宝贵,正因为每个人这一生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才需要更加关注和自己相关的一切。
当你把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是生命)都花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时,即便你自己的决策会偶尔也不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但你不会后悔你曾经的选择。但如果你把这些重要的资源都用在了满足他人的需求上时,你就会出现无法协调好身份冲突的问题。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广告。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极少与家人联络的原因真的都是因为忙于工作吗?
我知道身边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光是把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他们还会把时间花在同事聚会、或是长期帮领导处理私事,导致自己成了时间的奴隶,恨不得随叫随到。
所以活出自主人生的前提是你内心有种清晰的自我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在人际关系上,究竟哪些关系是更加值得你花时间去维护的,这一点如果都没有搞清楚,那么你所以为的“忙于工作、无法分身”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权,你可以选择和老板、家人来一场深度沟通,你可以选择换一份工作,也可以选择向他人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知道你就是你,你不能被随意摆布。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个决策者和执行者,那就是自己。你的人际关系、健康状况、财务状况、职业发展状况、认知水平、思想高度,甚至是情绪和压力,都与你自己密切相关,即便他人插手了,最终责任人也还是你自己。
所以请尽量把握好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去维护真正值得你维护的人际关系吧。
最后,如果你对自己还不够了解,那么《如何活出自主人生》这本书中的练习将会帮助了解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