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能够自如地吃饭,是家长很骄傲的事情。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到了时候就自然而然会自己吃饭。其实不然,婴幼儿能自己吃饭如同走路和说话一样是一项技能,也是其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宝妈们会觉得培养一个刚加辅食的小婴儿自主进食太困难、太难操作、太难实现了。其实大人如果能够有意识的捕捉宝宝发育的敏感期和训练的关键期,进行反复尝试和练习,利用感知觉发育、对食物的探索和认知、手眼协调、口腔肌群的发展,培养宝宝自主进食能力并不难。
不同月龄段助力宝宝发育可以这样做
7-9月龄宝宝处于抓握的敏感期,可以提供其勺子或条状食物,也可以给宝宝沙子、香蕉果肉、面团等软软或者粘粘的物品,这些体验会让宝宝获得满足感,也会进一步提高手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自主进食能力的培养。
10-12月龄,小婴儿手部精细动作会有更好的发展,能捡起较小的物体,如果妈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去抓握微小的物品,因小物品目标比较小,需要宝宝的眼睛更细致地去调节焦距,对宝宝视觉也是很好的训练,使手眼协调能力更强。
13-24月龄,经过前期的不断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此阶段的宝宝愿意尝试用小勺自己喂食,从大多都洒落,到较多洒落,再到2岁时很少洒落,长期的自主练习会得到持续不断的进步。
宝妈可以从添加辅食之前就着手准备,把自主进食的终极目标分解到每个月龄段,结合不同阶段宝宝的兴趣点,提供相适应的食物进行练习。
培养婴幼儿的自主进食能力,可以分成以下三步。
第一步:5-6月龄,让宝宝参与家庭进餐氛围,旨在观摩学习,吊起胃口
“你吃着,我看着”,家长可能会觉得这对宝宝很“残忍”。其实5月龄时,宝宝的好奇心非常重,而且模仿能力很强,这样做不仅能让宝宝早早观察学习怎样吃饭,还能吊起宝宝要吃饭的胃口来。
你只需要在大人吃饭时,把宝宝小手洗净,放在餐椅里直立坐稳,和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宝宝面前放一把软头的婴儿勺和一个耐摔的小碗。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宝宝不饥饿不困倦,这样才有精力和体力观察和学习。
第二步:7-12月龄,解放思想,“不怕脏不怕累”,让宝宝自己动手吃
绝大多数的家长很难接受这一点,都会对吃辅食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宝宝吃饭就是应该大人喂,很担心宝宝自己吃没吃饱,甚至是用玩具分散宝宝的注意力,想尽办法把更多食物送到宝宝嘴里。
这样做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1.过度喂养,导致宝宝体重超标;
2.在家长追喂下,宝宝厌食,不爱吃饭;
3.宝宝一两岁了依然不会吃饭,不会把食物放进嘴里,手眼口协调能力很差。
宝宝自己吃饭好处多多:
1、更多机会锻炼手眼协调,手巧心灵,更聪明;
2、自己吃到饭以后宝宝更有成就感,更爱吃饭;
3、探索食物的味道、性状和质地,有助于宝宝感知觉、认知行为的发展需求;
4、不易发生干呕而讨厌某些食物,当大人用勺子喂饭时会把食物送到口腔后部,引起咽反射,发生干呕,食物形状从泥糊到块状时,自主进食的宝宝会更早学会避免咽反射,不会出现干呕。
5、自主进食时宝宝通常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餐,比较容易掌握自己的饭量大小,不过饱。
这个阶段,大人只需要按照宝宝的发育特点,提供合适的食物,“不怕脏不怕累”,勤勤恳恳收拾宝宝吃过饭的“残局”。
7-8月龄时提供手指食物,此时宝宝喜欢抓握,却很难准确地把食物送进嘴巴,5cm长的条状食物是比较适宜,保证宝宝抓在手里能够露头让宝宝吃到,类似自带“手柄”的西兰花,不软不硬比较适宜,宝宝很可能咬下一小块就扔掉,再咬下一个了,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几个月;
8月龄时,宝宝两只手的协调能力更强,学会从另一只手心里拿食物,随着宝宝抓握能力更强,可以给宝宝提供更小、不同形状的食物了,香蕉、土豆块、胡萝卜块均可。
9月龄时,宝宝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拿起小颗粒的食物,此时可以提供软糯的豌豆、小馒头、面包条等食物。
随着宝宝月龄增加,只需为宝宝提供更多不同形状和质地的食物,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自主进食能力。
第三步:1-2岁,给宝宝更多模仿和练习自己吃饭的机会
在整个自主进食的学习过程中,模仿大人学习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只要有机会,就和宝宝一起吃饭,这样宝宝一边观察一边模仿,进行试错练习,让宝宝自己找到处理食物的方法和能力,一定不急着帮助他或干预太多,也不易去批评或阻止宝宝的尝试。对于宝宝来说,一切都是有趣的试验,探索的过程,一心一意地学习认识和吃食物,他自己可以做到。
相信在一年半以后,在大人的正确引导下,宝宝一定能够逐渐地掌握自主进食的技能,收获探索和学习的乐趣,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