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看烟花是一件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笑来让我愁的事儿。
吃过晚饭妈妈微笑着说:“走,去看烟花啦。”
“不去了吧,年年外甥打灯笼——照旧,没啥意思。”我心不在焉地说。
弟弟拽着我的衣服撒娇地说:“走吧,哥哥,我们全家一起去看烟花,多有意思呀。”
在家里的劝说下我极不情愿地跟他们走出来家门,涌入看烟花的人流。
“咻、嘣、咻、嘣”的响声,大人们的聊天声,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哭闹声,混入耳中,一片嘈杂。
再看看空中的烟花,感觉和往年没什么区别,实在不愿呆下去。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建议到村外散散步。走在郊外的小路上,远离人群,远离喧闹,心情豁然开朗,四下环顾,烟花还是刚才的烟花,响声还是刚才的响声,感受却大不相同。
“快看!那边的烟花像有纪律的士兵一样,一个接一个发射到半空,然后像柱子一样排在空中,好漂亮!”我指着西北郊的烟花兴奋地说。
还没等家人反应过来,我又大叫:“看南边,南边那个从点变成圆,圆变成无数小点散在空中的烟花。圆咋那么圆?就像用圆规画的一样,做烟花的人好厉害!哇,点又变成了菊花,那菊花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好看极啦!”
“快看……”
“你这孩子,真像刘姥姥去了大观园——少见多怪。”妈妈打趣地说 。
“刚才令我讨厌的烟花现在为什么那么让我喜欢呢?”我不解地自言自语。
一向只听不说,绅士态度的老爸终于发话了:“这是因为你刚才不想看烟花,而现在却正好相反所以你看烟花的感觉,当然截然不同喽。”
“哦!我也明白了。”弟弟故作深沉地说,“这就是我们苏轼老师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吧?”
一路的美景,一路的欢笑,让我度过了一个多味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