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10,4-6-1,公孙丑章句6-1》
今天是丙申年戊戌月丁亥日,十月初二,2016年11月1日星期二。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一,事情梗概。
孟子曾经作为齐国的客卿之职,作为齐王的特使,前往滕国出席吊礼。同时,齐王又安排了一个宠臣,原来是盖邑的地方长官,叫做王驩(音欢,huan1),临时任命为孟子的副手。
王驩早晚进见孟子,但是,从出来到返回,孟子没和他谈过出使的公事。
二,历史上有三种解读。
一种认为孟子不喜王驩为人,而王驩是齐王面前的红人,孟子亦避其攀附之嫌。
一种认为孟子虽为正使,但是王驩自专其事,孟子心知肚明而不与言。
一种认为齐王既然已委任孟子为特使,另又安插一个"监军",故孟子不言事。
此情此事,究竟如何解读,对我们今人处事有何教益,明天继续学习孟子老师的对答。
三,如何读古书?如何受其读书之益?
读书须"经史合参",走进经典同时也是走进历史,走进历史等于生命的长度无限拉长。比如说,今天这个小故事,就多了一位王驩这样一位历史小丑,通过参考史料故事,我们就能理解历史上的三种解读,虽各有角度,但都有同一个出处。
有人会说,我认识那些古人有什么用啊?这又是一个"有用没用"的浅人思维。请问,你认识当今所有名人,有名望的人,成功人士,对你有什么实际用处吗?实际上,你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管古人、今人,我们读史、读传记,在于识人,这就已经是一大笔文化遗产了。那么,又有人问了:"那么多人,哪里识得过来呢?",请问,当今世界有70亿人,你都需要认识每个人吗?事实上,能记入历史上的人,再多,也是极其有限的。
其次是追思古意。师父教我"以意逆志"读书法,即是走得进书句又要走得出句子,仿佛从死板的版椟书册中走出来,走进鲜活丰富的历史时空,直接直观地对话,不要臆想,更不可记诵辞章,断章取义更不宜取。
再者是切己体察。这需要自身要立志。自己有志,然后可以以己志印人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体会人己之间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一致,通过这样的对比比较,使之反哺己志,这是学养。如果自己啥志向都不立,指望人家给你什么"标准答案"则是妄人说胡话了。
最后是知行合一。读书不做等于没读,哪怕能背诵出来,也是玩票的,程子骂谢良佐"玩物丧志"就是因为这个。读书不是为了谈资,要照着做。空谈无益。是病。得治。既使不会背诵,凡是照着圣贤所教做了,即可进德。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