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31,8-27-下,离娄章句下27-下》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今天是丁酉年丙午月己巳日,五月十七,2017年6月11日星期日。
这一节,孟子用行为和礼义之言指明两点:
第一,公义和私恩,必须分清;
第二,交际之情和制度规则,分清场合。
孟子听到了王驩的抱怨之后,直接说出两个要点:礼和朝廷。
礼是人际的核心,而这里所指的朝廷,代入到现代生活就是工作场合,也就是正式的场合。
“不历位而相与言“是说,正式场合都有位次,坐上座位就不要伸长脖子隔着他人说话。
”不踰阶而相揖”是说,正式场合都有分列,编排已定,就不要跑到其他行列行礼示好。
法度即正,威仪整肃,这是能做事、做成事的基本团队面貌。
比如说,这次葬礼,就是国家行为,由齐王下令,各级官员悉数出席的正式场合。场地虽然变了,但是法度规则不能废。
如果王驩没有就坐,跑过去跟他说话,那是我的行为使得王驩越位了;如果王驩已经就坐了,我跑过去跟他说话,那是我自己越位了。左右都是越位失礼之举。所以,不说话,正是因为有这个规则约束我,不但以礼自处,而且做到以礼处人,不让他人因为我的失礼举动而被动失礼。我这么做正是遵行礼仪,而王驩,也就是说文中的子敖,子敖是王驩的字,反而说我简略,这是王驩以敬为慢,舍公义而言私情,“不亦异乎?"异,是怪,这不就可怪了吗?
王驩是齐王眼前的红人、权臣,对于王驩这个人,大家都争着献媚,孟子则深深鄙视;虽然认识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别,但在表现形式上,孟子却不摆在面上,不搞撕破脸皮的事儿。
孟子和王驩前后两次一同出席葬礼,第一次是共同出席滕国葬礼,来回的路上没有跟王驩说过多余的话,理由是,有具体经办的官员打理具体事务,不需要说话;这次共同参加公行家的葬礼,也没跟王驩说话,理由是,这个场合应当遵守朝廷之礼,不应当说话。
就是不说话,未曾恶语相向,却隐隐透着严肃的内涵和表现。这是孟子言行所现的修养,不恶而严。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