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的疑问:为什么别人每天都在玩,但是别人的成绩那么好,而自己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结果却不甚理想?为什么别人在工作中轻松自在,自己每天加班加点,最后自己的工作成果却不如人家高?
这本由加州大学管理学教授莫顿韩森写的《高绩效心智》就可以帮你回答这些问题。它可以让我们从繁忙沉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最大的成果,也即高效工作。
书中莫顿教授从7个方面展开讲解:1)双重专注;2)学习重新设计工作,找到我们高效工作的支点;3)构建学习系统;4)结合热情与使用感,促进并push自己高效工作;5)培养说服力,不要一个人傻傻地工作;6)需要争辩,学会团结;7)协作团结,拒绝低效没有意义的合作。
1)双重专注
所谓双重专注就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然后全力以赴去完成,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情当中,不要被周边的事物所打扰,力求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你要的不是完成工作的数据,你要的是价值,要能够为公司或者老板做出贡献。为了保持双重专注,书中指出“讨好每个人,最后里外不是人”,不是对每个人不友好,如果你对所有的工作大包大揽,在工作前期你可以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但是由于大量的工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完美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大量的工作将导致你疲于奔命地完成每项工作,而不是完善每一项工作,最终导致老板以及同事对你的态度有意见;文中指出过多的工作会导致你的工作质量大大地打折扣,进而影响你最后工作的价值。最后给出几个建议:祭出奥卡姆剃刀(不会问完成这项工作你需要什么,而要问自己完成这项工作我不需要什么);适宜地勇敢地学会说不: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需要提前提出来。
2)重新设计工作
任何工作都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只需要机械地重复,如果真是那样的工作,就没有做下去的必须了,因为这样一个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一句古语说的好: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工作中你遇到的事情不可能是一样的,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此同时,尽量不要工作超时,因为根据他们的研究,如果一个人一周工作超过50小时,再增加时间,工作效率会下降。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对工作价值:一个人的工作价值=为他人带来的利益*品质*效率。
3)学习系统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新事物,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事物掌握,对于高效快速地完成工作大有助益。文中给出一个学习系统:做-衡量-回馈-修正-做。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流程,其中要注意方法的使用。就像一个函数拟合,在不停的反馈修正过程中,函数的误差会越来越小。所以反馈与修正在学习中就是催化剂,提高你学习的效率。文中最后给出以下几个建议:每天挤出15min进行自我提升;将每一项技能拆解成几个小部分,逐一攻克;衡量与检讨行为的成果;尽快获取回馈意见;用困难磨练能力;超越成长停滞点,别让坏习惯害了你。
4)结合热情与使命感
想必大家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对于自己所爱的事情,根本就停不下来,以致于忘记了时间,比如睡前玩手机,不知不觉就凌晨一点了。文中指出,有些事情顺势而为,结合自己的热情,为自己工作的帆船加一个东风,让自己走的更快。
5)说服别人
在工作中,每个人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这其中就涉及到与人合作,在工作中,如何说明别人和自己一起奋斗就显得相当重要。对待商业中的竞争对手,如何说服对方,化敌为友,实现双赢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说服高手说服别人的方法:激发他人高唤起的情绪,让人对现况愤怒,但对未来感到兴奋;用行动进行说服,利用图片或示范让人震撼;采用使用感召唤别人。文中的建议:了解对手的想法,力争或者让步,化敌为友,结合众人之力。
6)能争辩,也能团结
从字面意思,要集思广益,让每一个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正面的反面的意见都要有,这样才能让整个团队不往一个方向倒,均衡的意见有利于减小事件的风险,避免很多雷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团结众人。
7)协作团结,拒绝低效没有意义的合作
协作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好的合作方式可以提高整个团队从而实现1+1>2,而差的合作方式将不仅可能使得1+1<2,更有可能小于0,不断地消耗团队更消耗每一个人。因此文中提出了五个原则:为什么要协作,协作的理由;目标一致;协作要有成效;有计划;要对伙伴有信心。
这就是《高绩效心理》的一些主要观点,这些方法可以让从忙碌中解脱出来,让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最后高效快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