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今天,马上成为昨天。
今晚私聊破记录了,三个,以前,我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晚只聊一个。
原因是昨晚的那篇文章,写我跟一个抑友的三妈沟通的事,今天,竟然收到几个爸爸妈妈的加友要求私聊的信息。
中午,店里有包桌,午休醒来,打扫完饭店,刷完盘子,不忘画画和舞动,不忘跟自己待一会儿,不忘要好好爱自己。
好在晚上不忙,提前进入私聊时间,以前,都需要吃完饭后。我跟求助者的留言统统都是一个口吻:“抱歉!开饭店的,白天忙,只能晚上聊。八点后,记得提醒我”。
白天的留言,我到了晚上就忘,我想,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吧?学会遗忘,真的也是一种能力。太多人,就是记住了该忘记的,而忘记了该记住的。
一个抑郁中的女孩子,无法理解接纳爸爸妈妈,背负着妈妈的理想,却活不成妈妈想要的样子。妈妈抱着深深的控制欲不肯放手,把她抓得紧紧的,在女儿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她得不到来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妈妈没完没了的指责,她想逃,她想找一个世外桃源,可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又能逃到哪里去?
只有一条路可走:成长自己,改变自己,不做逃兵,也不做傀儡。很开心,之前她有很多兴趣爱好,聊天结束后,我把她一一拉入郁金香特色疗愈学校里:画画群,舞动群,写作群,治疗密码群。
我告诉她了,除了吃医院开的处方药,我们还可以自己造药。兴趣爱好,可以说就是我们走出抑郁症的捷径,而且它的药效是持续性的。
在另外一个心理学群里,恰好看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分享,非常符合今天女孩的情况,“当父母的爱带着条件,期待回报的时候,那种感觉太不好了。所以我的孩子,我不要他回报,他的到来本身带给我的快乐和意义,已经足够回报我。当我对他的付出太多让我觉得失衡,我会给自己喊停,我不要给自己过重的压力,也不希望他因此承受过重的负担”。
“即使是最爱的孩子,他也是独立于你的。卸下亲情掩盖下浓重的牵绊,他的翅膀才能飞翔,去他该去的地方,而不是你的目光所及。因为你看到的,一定不是他看到的,你们是两个人,不是一个”。
第二个是个妹子,爱人抑郁症,不是很严重,但怕受刺激,一旦发作,动不动要自杀,尤其是当着四岁儿子的面,这让她非常担忧,不知道如何帮助爱人,更不知道如何跟儿子解释爸爸的极端行为,担心儿子从此留下心理阴影。因为孩子跟妈妈说:爸爸好可怕……
我给了她我的建议。第一,以写信的方式跟爱人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文字的能量和语言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文字,可以用心读,激不起对方的情绪,而语言来自头脑的评判,很容易被爱人排斥。
爱人可以不顾妻子的感受,但他是爱孩子的,他应该清楚自己没有权利让孩子受到这样的惊吓。
第二,把我的正能量文章发给他看,尽量让他对我们志愿者产生信任,最后直接沟通,通过心理学完成自我救赎。
最后一个是家长,一个爸爸。年轻时,长年在外做买卖,没有及时有效地陪伴和支持到儿子,夫妻关系也比较紧张,如今,儿子休学两年了,他的生意也停止了,在家里,一心一意地照顾老人和孩子。爸爸妈妈都有老年痴呆,更离不开他的精心照顾。
命运就是这样爱捉弄人。就如我告诉他的,别怕,孩子还小,有的是时间,只要活着,就好!以前,他们缺少你的陪伴,如今,他们用患病这样的方式来提醒你,你该为当初的不陪伴买单了!
非常欣慰,他对儿子康复很有信心,也明白了看开了很多事……
一幕一幕人间悲喜剧,如在眼前,如此赤裸裸,如此真实而又残酷。
放下该放下的,才能追求该追求的,对于每个人都是如此。
当你抱着恨,你的心里哪有空抱爱?
当你只顾埋头赶路,你哪能看到路边的风景?
当名利占据了你的大脑,你又如何享受人间的至真至纯?
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
微信号:Y22239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