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皇帝,确实对皮卡丘的黄色很喜欢,但并不意味着圣旨都是这个颜色的。
一般来讲,官职越高,皇帝给的圣旨颜色越丰富,尤其是在封官赐爵的时候,给五品以上官员会有三色,五色和七色之分,五品以下的颜色一般为单一的纯白绫。
可千万别理解错,这是白绫做的圣旨,不是三尺白绫Say goodbye。
圣旨的材料一般都非常考究,多用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而且还有防伪标志,比如圣旨两端翻飞的银色巨龙。
不过晚清的光绪帝,有时候不拘一格,会用类似麻布的布料做圣旨用料。估计收到的大臣,会缅怀一下前朝,然后有点心酸。
拿着皮卡丘颜色的圣旨,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代真不这样
圣旨一般也不由太监来读,尤其是清朝。
明朝祸国殃民的大太监不少,清朝充分吸取了这一经验教训,要求"太监不得干政",所以碰到重要圣旨的机会很少。
即使个别时候由太监去宣读圣旨,也多为皇帝的私人命令。
军机大事儿,一般皇帝会派高级别的钦差大臣亲自宣读。
试想一下,如果年羹尧几十万的军队,在川陕等着雍正下旨调动。结果来了个城门小吏,带着圣旨诗朗诵半天,年羹尧不得"突突"了他。
所以,如果有幸能宣读圣旨,也是一种荣耀,不需要自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