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749
【正文】
当我的身份变成妈妈,我就深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其在儿子面前念上一百遍应该怎么做,还不如以身作则地做几遍,潜移默化地影响Ta。
基于这个原则,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上。
2018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手绘思维导图,立刻被图上所呈现的清晰的逻辑,完整的思路,美仑美奂的中心图所折服,真切的让我感受到一图值千言的魅力。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项技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家线上教授思维导图的课程,看导师和课程及学员反馈都很不错。当机立断,参加了为期21天的思维导图实战营的学习。
因为对思维导图的热爱,所以学习起来也特别带劲。刚开始,课程内容教授了如何画线条,如何搭配色彩及小图标的绘制,一天一堂课程,一天一个作业,作业完成也很轻松。这样的状态,让我有些飘飘然了。
到了思维导图的重头戏,梳理结构和提炼关键词时,我明显觉得吃力很多了。
课堂上,老师边划重点边结合案例,方便我们理解,学习,记忆。我竖起耳朵,瞪大眼睛,集中精力,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但即使这样,能理解掌握的也只有60%左右,剩下的,就在课堂下向老师,学姐们虚心请教。
线上学习,作业是检验知识吸收的最佳途径。
第一次完成六要素齐全的思维导图作业,是梳理《故宫》这篇文章的几个片段。
那天早上,我6:30起床,将昨天的课程重复听了一遍,点点头,暗示自己可以了。
坐在书桌前的我,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笔,面前摊着空白的笔记本。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让我有些发怵。我呑了呑口水,清了清嗓子,定了定心神,开始。
第一步,先通读全文。全神贯注地通读了几遍,貌似有了些感觉。
第二步,梳理结构。之前通读了几遍,结构若隐若现的展现出来了,我赶紧记在本子上,生怕有一丝遗漏。
但好景不长,我很快就犯难了,主干上的“布局”和“结构”是不是可以放在一起?“城墙”和“护城河”是同阶层同属性?还是“城墙”和“城外”是同阶层同属性?介绍城池的内容要怎么梳理?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像拦路虎般挡在我面前,草稿纸上的内容被我写一遍,又划掉一遍。思路像浆糊般,搅成一团。三月乍暖还寒的天气,却让我脑门直冒汗。
我有些坐不住了,双眉紧锁,表情严肃。站起来,腿却有些发软,惊觉保持同一个姿势,坐在那里已经一个多小时了。
一瘸一拐地踱步到客厅,走到茶几前,弯腰端起红色的保温杯,再直起身扭开杯盖。手扭到一半,停住了,心想:“这样梳理对不对?老师讲知识梳理时,重点要掌握什么?”脑袋却一片空白。
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将杯盖完全扭开,腾腾的热气立马雾湿我了的眼镜。我咧开嘴一笑,此时的画面像极了我被困的思路。
待眼镜上的雾气消散掉,我小心翼翼地抿了口热水,扭上杯盖,再踱步回书桌前,坐下来,眼睛望着窗外,平静的外表下,脑袋里不断搜索老师讲的重点。
看看时间,这个点应该不会影响老师休息了,于是,将自己的困惑写下来,请教老师。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的思路重新理顺了,提交了一副自己比较满意的作业。尽管作业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对初次完成文章梳理的我来讲,也算成功迈进了一步。
金斯莱说过:“永远没有人,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因为自己心里有强烈的渴望,从这期实战营结束之后,我绘制思维导图的热情一发不可收。
工作上,每周的工作例会,我放弃线型的工作笔记,改用思维导图呈现;和合作方沟通,我仍旧用思维导图,保证双方沟通理解无障碍;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我还是用思维导图,将工作重点,时间,进度等一一梳理展现,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学习上,遇到喜欢的文章,会思维导图梳理出来;听到有益的课程,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让Ta变成一张可以行走,随时翻看的图片。无形中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
生活上,外出购物前,我会随手画张思维导图,保证采买的商品不遗漏;游玩后,画张思维导图将今天的行程,亮点都收入其中。
当我真正学会了思维导图,并在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时,我想起了李叔同说过:世界是个回音谷,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如今,我绘制的手绘思维导图已经有200多幅,我也从以前的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慢慢的变为条理清晰,思路明朗。而这个变化更是带给我工作和生活上帮助,让领导更加赏识我,让亲子关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