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得与失的衔接
人生匆匆几十年,不过是一场得与失、舍与得的游戏。得到让人受到鼓舞、兴高采烈,失去让人心情郁郁、愁眉不展。
有人被得与失捆绑,把得与失看成结果,得到后大肆渲染,失去时讳莫如深,逐渐演变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宿命论。比如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让后代诗人不禁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有人笃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在其内心毫无波澜。将得失之心淡化,把得与失看成是起点,失去即是另一个方向的得到,得到意味着某些事物的遗失。
这时,得与失变得不再令人激动非凡,而好比一段旅途的风景,有惊喜、有艰险,也有无穷的感动。得与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互相迁移、互相转化的过程,得到了如果能居安思危、修炼自身,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去。而失去了的,只要趁热打铁、继续追求,当你“得”的时候,就能多一分沉着、多一分持久。
一分淡泊,一分宁静。
就拿我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考试来讲,单就成绩而言总有高分和低分,有收获有遗憾。每一次无论名列前茅赚的盆满钵满,还是遗憾落败只能面壁静思,内心收获到的东西不会以分数高低来论。失败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认清自己的过程,认清缺点、找准方向,反败为胜的事数不胜数。“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弱化物质层面的得与失,强化精神世界的丰盈有得。吴院士把倒在手术室视为自己人生最大的荣幸,就如“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将军一样,虽死犹荣。
得失之于己身是微不足道的,个人要取得成就,必须终身学习、勤于健体,注重积累和感悟,要建立宽广视角并树立远大格局。
失败是弱者的眼泪,却是强者的机会。短暂的失去是通向成功的起点,将由你我来谱写这激动人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