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和为贵”这三个字,不由得让我想起“六尺巷”的故事。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人一封信。信中内容写到:“家人说邻居太不是东西,和咱家争宅地,难道他不知道咱家上面有人吗?你赶紧运用手中权力,让他们知道咱家的厉害!”
张英看完信,一笑,取笔写下一首打油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良知顿现,就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一见,也发现了良知,也主动相让,结果两家院墙之间成为六尺巷。
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六尺巷的故事。两家人最后都互相谦让,成就了以和为贵的千古佳话代言。
和为贵,只要你和别人和和气气,不争不斗,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反之,针尖对锋芒,则两败俱伤。有下面的故事为证。
这些事发生在三十年前,真人真事,而且都是我身边的邻居或亲人之间。那时候年纪小,不懂大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只知道他们经常就吵架,有时候也动武,起因也是因为宅基地。
我家与前院、后院和东、西两院(东、西两家是父子关系)都吵过架。原因是争宅基地,也动过粗,可以说我们家那时是四面楚歌。
我家前院与东院两家,他们两家男主是一母同胞亲弟兄。住宅地中间还隔着一条中宽路但他们还是经常因宅地大打出手。我记得特别清楚,他们一般都是临近黄昏开始吵,到八九点钟结束,弟弟一家人力单薄,挨打被动得多,女主夜里常常放声大哭。
我后院那家也是如此,他们也是亲兄弟邻居。两家也吵、打了几十年。原因不离宅地。
争宅地现象在农村很普遍,村干部也解决不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况且他们都有血缘关系,为此都彼此怨恨了一辈子。有些亲兄弟,到晚年都没能握手言和。邻里关系也没有几家和睦。
宅地就像他们的命根子,不拼个你死我活,不会善罢甘休。“和为贵”就是一大神话。
再看我家孩子爷爷,他处理此类事情就比较明智,在那一方成为美谈。西院邻居建新房,在原址重建,想扩宽一些。他家西院是同胞哥哥,打死都不让,剑拔弩张。孩子爷爷说建一套房子不容易,就让邻居占据我家三公分地,到现在他们年年不忘此事,感激涕零。
纵观古今,有几人能做到像大学士张英那样,心胸宽阔。多人为一些鸡毛蒜皮、蝇头小利之事一言不合,即张口爆粗话,扬手巴掌上,为此失去性命的也有。
试想想,什么是你的。万里长城今犹在,当年始皇已不存。
在农村,多少老一辈为了宅地,打了一辈子架,结果亲不是亲,邻不是邻。
和为贵,因为利益,人们往往做不到。等醒悟过来,人生都过了大半辈子,亲情被伤,再想恢复和气已变得很艰难。
和为贵的确太重要,不管是古昔,还是今日。人与人之间,应以谦让为先,结果总不会差。